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用设计守住“乡愁” 第五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迎“终极大考”

原标题:他们用设计守住“乡愁” 第五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迎“终极大考”

中国江苏网12月5日讯(记者 王宛璐)从初心到匠心,让乡村文化肌理更具温度,让诗意在山水田园中落地开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不再只是一个理想,而是在设计图中愈渐清晰,甚至实实在在“落地”乡村转化为实体项目。今天上午,第五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在江宁区横溪街道互网小镇石塘村迎来“终极大考”,参赛选手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设计守住“乡愁”。与会嘉宾现场“观战”。(省住建厅供图)“今年我们以‘宜居乡村我们的家园’为主题,其实这已经是第二次聚焦‘乡村’了,呼应了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从行业来说,我们让设计师下乡,希望更精准地针对乡村特质,推出农民需要的精细化设计作品和创意,以此‘激活’乡村。”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是“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重要专题赛事,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过四届,累积参赛人才超1.6万,提交作品逾3000项。“经过五届努力,大赛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以及英、美、韩等国家共计89个城市关注。”据周岚厅长介绍,本次大赛共有来自182所院校、179家设计机构、5269余人次参赛,提交有效作品1018项。相比2017年,本届大赛有效报名数量增长14.0%,有效作品数量增长22.2%。周岚厅长表示,从参赛作品来看,也比上一届对于乡村的理解更深刻,由此可见,设计师深入乡村、田野、农民之后,拿出了更有针对乡村需要的设计。参赛选手对作品进行陈数。(省住建厅供图)将“终极大考”的“考场”直接放在了乡村,本届大赛“接地气”的地方还远不止与此,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业内专家外,还有乡村代表、村民来到现场。选手作品好不好,不再是专家“一言堂”,乡村百姓也有发言权。记者留意到,9组作品中,除了聚焦乡村本身面貌改善的设计方案之外,还有不少将村民作为关注主体,为他们量身定做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江南营造》作品通过对浙江省华坪村的改造,设计了“市-园-堂”三个公共建筑,以满足村中青年及留守老人、儿童不同群体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筑系选手带来的《乡村留守儿童日间照料中心——文汇中学旧址保护与更新设计》作为为数不多的单体建筑设计改造也独具匠心。作品以一条廊解决了原有空间的连接和分割,再加以剧院、茶室、书院等新格局的融入,让留守儿童有了阅读和嬉戏的新平台。专家点评:“该作品充分尊重历史场所的文化底蕴,设计构思独到,有机地将历史建筑融入重新建构的场地之中,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和节奏,使得新老建筑在历史场景中共生共存,相得益彰。”业内专家对作品进行点评。(省住建厅供图)“本次参赛作品不仅有创意,针对乡村特点的在地性实践也很强。”据周岚厅长透露,本次一等奖作品中有5个已经和乡村签约,也反映了作品得到村民和基层的欢迎。“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学生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关注了乡村的现状问题、设施的活化利用,还特别关注到了个体,比如留守儿童和老人等等,从中也能看出,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前期调研。”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陈雄作为评委,对学生组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乡村振兴需要‘度身定做’,需要沉下心深挖每个乡村不同特色,才能留住真正的乡愁。”对于乡村振兴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陈雄认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也要保留住不同地域、村落的特色。学生组获奖代表和与会嘉宾上台合影。(省住建厅供图)据悉,本次决赛分为“学生组”和“职业组”比拼,选手分别进行 “作品展示”和“ 现场问答 ”,通过综合评审确定“紫金奖”金、银、铜奖项。在保证赛事专业性基础上,为增强社会性和公众参与度,决赛阶段评委由院士、设计大师、业内知名专家及文化届人士、公众人物、作品创作地的镇村负责人、媒体工作者等组成,共同对作品进行评审。

相关阅读:
洛亚蒂群岛海域7.6级地震对我国沿岸没有造成影响 陕西高排放老旧车提前淘汰最高可获3.3万元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