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用声音带盲人“看”电影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3日电 题:她用声音带盲人“看”电影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
冬日的内蒙古朔风凛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一家电影院迎来一批特殊的“观众”。晚上7点,105名盲人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陆续入座,他们将在这里集体“看”一场电影。
苏日娜拿着话筒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右侧。影厅里灯光渐渐熄灭,一场特殊的“观影”开始了。
“女老师身穿一身蓝色的衣服走进办公室,因为患有一种综合征,她紧张的时候会止不住地打嗝,于是她不停地用手搓自己的下巴……”苏日娜的旁白娓娓道来,描述着励志电影《嗝嗝老师》的开场。
现场的“观众”被迅速带入剧情之中。讲解到逗趣的场景时,影厅里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而在感人的片段,有人轻轻用手捂住嘴巴,有人从兜里掏出手绢默默拭泪。近2小时的时间里,“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发展起起伏伏。
苏日娜是内蒙古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由于工作原因,她早年曾与盲人群体有过几次接触。“越深入了解他们,就越能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渴求,而这种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满足。”苏日娜说。
4年前,苏日娜在一部纪录片里看到一对北京夫妻开设盲人电影院,义务为盲人“讲”电影,她心里也萌生了为盲人“讲”电影的愿望。
2017年3月,在内蒙古图书馆,苏日娜第一次为盲人“讲”电影。担心盲人“观众”跟不上节奏,她挑选了人物关系相对简单的电影《归来》。放映前一周,为了写好旁白,苏日娜反复看了十几遍电影,边写边改,在家里排练了无数次。“心里总有些打鼓,不确定他们到底能不能‘看’懂。”苏日娜说。
后来她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每一个情感点他们都能抓住,搞笑的地方哈哈大笑,感动的地方抱着身体抽泣,甚至比普通人的感觉还要敏锐。”从那以后,苏日娜每个月都联系图书馆、电影院等场地,免费为盲人“讲”一场电影,一直坚持从未间断。
“很多盲人是后天失明,那种从光明跌入黑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需要家人、朋友的温暖,也需要艺术给自己鼓舞和力量。”苏日娜说,平时选片,自己都会挑选一些阳光积极的电影,希望给盲人群体带来正能量。
走出影厅的苏日娜和不少盲人成了朋友,她的手机通讯录里有1/3是盲人或视障人士,平时他们会和苏日娜打电话聊天。“大家对盲人群体的关注点更多在衣食住行上,而他们的艺术需求很少被人看到,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希望整个社会能一起行动起来。”苏日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