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交流,沙漠驼铃奏响新乐章(新论)

原标题:文化交流,沙漠驼铃奏响新乐章(新论)

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使人文交流与丝路沿线各国各领域的发展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习近平主席要求,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文化交流合作,无疑是这幅“工笔画”上的一抹亮色,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早在1000多年前,从盛唐古都出发的商旅驼队,用脚步丈量古亚欧大陆,驼铃不绝的商贸大通道,成为融汇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文化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古丝绸之路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建设新丝绸之路,也应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使人文交流与丝路沿线各国各领域的发展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5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正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其中,国际民间组织正在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以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为例,不久前的“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张家界)峰会”上,保加利亚工商会、哈萨克斯坦丝路工商会、古巴商会、科特迪瓦工商会等18个工商会组织加入总商会,成为其团体会员。目前,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已拥有77个国家的129个国家级团体会员。不断增加的新鲜血液,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增添了更多动力。

回想古丝绸之路,天高路远,正是靠“沙漠之舟”骆驼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翻山越岭、驰骋大漠。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交易的商品不同,但各国渴望交流、互联互通的和平发展愿望是相同的,像骆驼一样埋头奋进、坚忍不拔的精神是相通的。丝路精神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内生动力。而要实现民心相通,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充满活力的民间交往和交流,让置身不同文明的人达到文化和心理上的近距离。这种情感同频共振有赖于文化开放包容、文明互学互鉴。

当今世界,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共建“一带一路”,也应该以创新模式搭建网络平台,推动高效便捷的文明互鉴。通过“网上丝绸之路”,搭建项目对接、资源共享的高效便捷的互联互通平台,使文化交流步入快车道,让文明互鉴没有隔阂、没有距离,从而开启“时时连接丝绸之路、人人都是丝路起点”的文明交流新模式。这样的平台,不仅是社交资讯平台、商贸交易平台、金融投资平台,更是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中,智库发挥着咨政建言、舆论引领、理论创新、公共外交等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国际商协会组织,可以联合丝路沿线各国国家商协会、专家学者以及各国智库共同组建“丝路智库联盟”,为丝路文明的复兴和繁荣、文化产业及衍生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经贸、社会、人文等咨询服务和宏观发展报告,为创意、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区域内各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独行快,众行远”。共建“一带一路”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正因如此,更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让沙漠驼铃在新时代继续奏响文化交流的动人乐章。

(作者为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

相关阅读:
开创新时代人民信访工作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变化的是房 不变的是家(改革开放40年·亲历变迁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