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桂林:“绿色智造”让山水名城更夺目

原标题:广西桂林:“绿色智造”让山水名城更夺目

素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是一座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其秀丽的景色而广为大众熟知。但鲜有人知道,桂林同时还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等在这里诞生,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产值曾一度占据广西的三分之二以上。

长期以来,桂林这座山水名城面临着保护漓江和发展工业存在矛盾的难题。不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没有持久动力;但如何发展工业、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又需要周密规划和布局,一旦污染了环境则功不抵过。

经过艰难的探索,桂林尝试在全力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实施工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桂林工业“绿色智造”品牌,走出了一条工业转型升级与科学保护漓江和谐共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向记者介绍,为了保护漓江和蓝天碧水,桂林“壮士断腕”,主动拆除一大批沿江工厂,限制市区工业发展,并将漓江流域工业向流域以外迁移。2000年,桂林市启动“退二进三”行动,将位于市区内的工业企业从市区退出,进行搬迁改造或新建工业项目,原厂区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商住以及其他符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要求的第三产业,有效地缓解了老城区的承载压力,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桂林市在漓江流域之外谋求工业发展的空间,近年来重点加快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建设,初步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属工业园区布局,在这些新开辟的工业园区大力培育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符合桂林绿色发展的要求,更契合产业调整的机遇,成为桂林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2017年底,桂林市的自治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达到105家。

2016年,桂林市整合远离漓江的4个工业园区,成立了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经开区以建设最绿色、最高效、最美丽的“三最”经开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生态修复和自然造景,旨在将其打造成一个以工业旅游为特色的超大型3A级景区。

桂林市副市长、桂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樊新鸿说,桂林经开区引进了华为、浪潮、比亚迪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智神公司智能手持云台在全球细分市场的占有率突破60%,光隆光电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填补了国内光电子芯片的空白。2018年,桂林经开区成为广西唯一获得“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称号的产业园区。

2017年5月,桂林市与比亚迪公司在南宁签订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比亚迪将在桂林市建设新能源客车项目及轨道交通产业项目。2017年6月,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主任张捷说,桂林市政府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是比亚迪落户桂林的重要原因。比亚迪桂林项目从投资洽谈到协议签订,从项目选址至用地清表,从项目审批到水电气保障,都得到了桂林市政府及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优质服务。

张捷说,桂林市专门成立了桂林比亚迪项目指挥部,经开区管委会成立了比亚迪项目推进小组,全面对接比亚迪桂林项目团队,及时解决项目落户及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动工建设,仅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成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生产。

绿水青山常在,现代工业起飞。桂林新开辟的工业园区无疑已经成为漓江流域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国家战略的产业支撑地。(经济日报记者 周明阳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炬鹏)

相关阅读:
长治再打服务民营企业“组合拳” 以坚定的心紧握的手走向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