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大都市圈”会有多大想象力
▲上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正连同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方案初步拟定将覆盖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1+7”市,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
《规划》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据透露,规划将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握住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机遇,从区域层面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这说明,此规划将最终成为国家战略。果真如此,那这将会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之后第二个列入国家战略的“区域协同发展”规划。
其实,早在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就提及,上海应“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批示要求“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规划》出台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以围绕着核心城市的城市群为发展方向;二是对于一线城市的扩容难题已经不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手段,而是倾向于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六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而在中国,截至2018年3月,国务院已先后批复9个国家级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的崛起,很大原因在于包括地铁、轻轨、城际铁路在内的轨道交通扩展了通勤的有效半径。比如,昆山、嘉善等地通过轨道交通连接上海市区;佛山连接广州,东莞连接深圳;天津和北京的连接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一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容量的限制导致这些城市先后出现了“大城市病”。这几年一线城市陆续开始向外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而囿于目前行政规划的限制,这种扩容的过程当中也遭遇了诸多难题。
▲上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规划》实现了上海的实质性扩容
最好的解决方式当然是重新调整行政区划,但这种方式更适应于同一省级行政区内的调整,比如,四川简阳市划入成都市管辖;深圳通过深汕合作区,获得了400多平方公里的“飞地”,面积扩大了四分之一。而对于跨省级行政区的调整并非易事,解决方式只能是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就是最早在国家层面的探索者。雄安新区的设立同样是北京疏解的重要承载空间。这些区域协同发展使得北京事实上获得了疏解空间。
在长三角地区,“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在2008年就已出现。2018年初,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选派17名骨干进驻上海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拟订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体制机制和重大政策建议,协调推进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项目等。
此次《规划》的出现,就是这一区域合作机制的产物。当然,此次的《规划》小于长三角区域规划,并不涉及安徽省,也排除了南京、杭州等区域核心城市,但并不妨碍这一《规划》的现实意义,它意味着“上海大都市圈”即将正式诞生,也实现了上海的实质性扩容。
更重要的是,这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