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安全成为习惯 让习惯积淀文化

原标题:让安全成为习惯 让习惯积淀文化

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现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校园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态文化四个方面。它是学校长期在安全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师生的生命,实现师生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把“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思想。

“文化”本身简单说就是一种共识、一种定势,也是一种传统,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变有意识为下意识的过程,也是日常的点滴安全行为形成永久的安全习惯的过程,师生的安全习惯养成了,校园安全文化也就应运而生。

让安全观念化为行动

校园能不能实现安全,往往并不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理念,而在于这个学校的师生能不能把先进的理念自觉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乳交融。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实现校园安全的第一要务。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让师生把握安全的文化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观。所谓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强调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校园安全最主要的内容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少年儿童好动、好奇心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他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研究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校园安全是每一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课题。我们强调“事事想安全,事事有安全”的安全工作理念,以人为本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第一”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生命至上。它体现人们对安全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人们对人类自我生命的价值观。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生命。事故意味着对生命的摧残与毁灭,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保护生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协调发展。即教育教学与安全工作协调发展。安全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如果基础和前提条件不保证,没有安全的保障,就谈不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两者协调发展则相得益彰。因此,当教育教学工作与安全工作发生矛盾时,应首先解决安全问题,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才能保证师生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

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防控的预防观。“预防为主”,主要在预防,重点在预防,重心在预防,就是围绕着如何预防事故发生而去开展工作。我们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所做的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预案演练、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立等大量工作都是在做预防工作,都是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而编织的安全防护网。做好安全工作,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树立安全就是教育质量的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经常提到的名词有“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等,乍看好像各部门都在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细细想来,其实这些是一个统一体。有了安全,健康才有保证,安全本身既是德育和教学的范畴,也是学校其他工作的保障。有了安全,质量才有保障,安全是最基本的质量,有时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质量。

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情感观。人们常把安全当作1,其他金钱、事业、爱情当作1后面的0,事实也是如此,缺少了安全,其他都无从谈起。校园安全涉及每个师生,涉及万千家庭的福祉。有了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安全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树立本质安全的科学观。本质安全来源于企业管理,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现在人们把这一观念引入学校,学校这个系统也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安全防控体系。其中包括:完善制度体系,人防、物防、技防体系的构建,科学的建筑设计,个体的安全法治知识学习、心理健康引导……

有了这些新的认识,我们对安全工作的观念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变可有可无、形式主义为安全工作的自觉,安全观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就有了基础,才会有行动的主观能动,久之成为终身受益的习惯。

让安全制度化为约束

校园安全要有一整套的制度,如何执行制度,让制度成为每个人自觉的约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认同制度。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有针对条口的,也有针对全体的。每一种制度不能止于张贴上墙。我们通过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举办讲座组织培训,让大家了解制度制定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让安全制度获得最广泛的认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人讲安全才会安全,一人不安全就可能造成事故。要让每个师生都认识到各人肩负的安全责任。教师有课堂安全管理的责任、安全教育知识讲授的责任、安全提醒的责任,值日教师有课间管理的责任,食堂工作者有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每个学生都有保护自己和不给别人带来伤害的责任,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校园安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教师在此基础上签订责任状,一旦发生事故即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案例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让制度成为师生自我的约束。

坚持巡查指导。在师生习惯形成阶段,他人的提醒、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建立校园巡查指导机制,行政人员课堂巡视,值日教师课间巡查,校长分工督查。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及时管控风险,帮助指出问题,提高自我约束力,促进习惯养成。

施行奖惩激励。为强化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必须制定奖惩制度。我们制定了安全奖惩制度,与教师绩效考核相联系,奖励符合学校期望的行为,树立正面典型,反复强化,使教师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同时也对安全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或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人给予惩戒。

让安全知识技能化为素养

安全教育课程化。为避免安全教育的随意性,我们依托国家安全教育平台这一载体,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将安全教育课程化,做到安全教育有教材、有计划、有内容、有课时、有资源。班主任在班队、晨会课中按计划授课、布置实践作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课程学习活动化。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切忌说教,应当体现实践化、活动化、趣味化,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安全知识,形成防护能力。可借助安全教育体验馆,结合安全演练和校外实践活动,将安全教育活动化。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教育体验馆的活动,参与校外实践,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开展安全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安全的重要,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为个人素养。

安全活动常态化。安全教育,安全课程无处不在,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作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强化安全教育。课前、课中、课后不忘安全教育,通过巡查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借助随机发生的案例加强教育,借助重大时间节点强化安全教育,通过每周安全提醒不断传递安全教育信息,使得安全教育常态化,助推学生安全素养的形成。

让校园物态彰显安全

学校在资金预算、人员安排上,保证校园安全所必须的基本需求,不能压缩安全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设施的配备上,必须进行安全论证。如教学楼的设计建设,设备设施的标准,“三防”系统的建立,学校场地的布局等都要进行周密的安全论证。

在安全宣传阵地的建设上,满足文化宣传的需求,尝试采用信息手段和传统橱窗、黑板报、标语等手段同步进行;在拟定活动方案时首先考虑安全,场所选择、车辆安排、人员配备都必须服从安全。

校园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以安全文化统领师生安全思维意识,使大家自觉主动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习惯,并让习惯积淀为安全文化,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陆劲松

相关阅读:
我市举办街道人大工委学习培训班 纪录片《中德制造》今晚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