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穗国资“家底”:3.66万亿元
昨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广州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17年度广州市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
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36637.6亿元。其中,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15725.6亿元,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的42.9%,去年保值增值率达116%。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
资产总额15484.4亿元
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42.3%
全市国有资产总额36637.6亿元
(不含国有自然资源,今年国有自然资源只统计实物量,暂不统计价值量)
资产总额构成:
负债总额2.41万亿元
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1.25万亿元
金融类企业占全市
国有资产总额42.9%
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36637.6亿元(不含国有自然资源,今年国有自然资源只统计实物量,暂不统计价值量),负债总额2.41万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1.25万亿元。
其中,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15484.4亿元,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的42.3%。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15725.6亿元,占42.9%;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427.6亿元,占14.8%。
会上,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浩钿作报告称,截至2017年末,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15725.6亿元,负债总额14153.7亿元,所有者权益1571.9亿元。上述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国企的50.4%、61.7%和19%。
在发展质量效益方面,2017年广州市国有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1.2亿元,上缴税费69.6亿元,利润总额163.8亿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国企的5.4%、10.3%和24.8%,延续近年来稳定发展态势。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5427.6亿元
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14.8%
市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负债率91.1%
2013年起,广州在全国率先将市属金融类企业全部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实施基础管理、监管政策、监督检查“三统一”。在此之后推进金融类企业资本运作及重组整合,推动广州农商银行IPO上市,完成广州银行155亿元股权优化,实现越秀金控资产重组。
同时,坚决落实金融类企业重大风险防控化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企业发债行为和资产负债率管控,指导督促企业稳步降低杠杆率。陈浩钿透露,2017年末市属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负债率91.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此外,广州还严格实施金融类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中央和省对国有金融类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要求,2016年度4户企业负责人平均核定薪酬65.3万元(不含任期激励收入),主要负责人66.7万元,与央企和省属国企基本一致。
在一系列的改革管理措施下,2017年,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费同比分别增长35.7%、10.7%和14.2%,较2013年增长50%以上;年末全市国有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6%,较2013年末实现翻番。
广州金融国资布局
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国有金融类企业
资产总额15725.6亿元
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42.9%
广州金融国资布局如何?陈浩钿介绍,广州金融类企业资本布局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其中,银行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占83.5%和55.1%,证券、保险业的占4.6%和14.8%,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类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占11.9%和30.1%。
“国有金融类企业主要服务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并依托自身优势向外拓展。”陈浩钿表示,创兴银行是第一家实现全球布局的市属金融类企业。同时,广州银行市内机构占比72%,布局市外10多个地级市;广州农商银行市内设立626个营业网点,在9省市控股设立24家村镇银行。
截至2017年末,广州市国有金融类企业境外投资形成资产1403.3亿元。主要贡献在于2014年越秀集团以116亿港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是内地首宗由地方国企完成的境外银行并购。
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将探索职业经理人试点
广州国有金融类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亦明显提升。据透露,广州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累计向近3500家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000亿元;典当、小贷、保理等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45.9亿元。广州银行为地铁、港口、机场等重点项目提供资金超25亿元,落实协议资金180亿元;融资租赁投放项目43亿元;广州金控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38亿元。同时,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创兴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2%、12.3%和17.6%,高于10.5%的法定值要求。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均优于监管要求和行业平均水平。陈浩钿透露,下一步将探索推进职业经理人试点,建立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鼓励支持金控、银行、证券、保险等产业实施产融结合协同发展;并加强资产负债约束,强化资金统一管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