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物医药业“虹吸”而聚

原标题:生物医药业“虹吸”而聚

一位研究人员在广州某生物医药企业工作。

大湾区生物医药业正在发力。 统筹童丹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童丹、鲍文娟(除署名外)

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生物和生命健康被认为是发展潜力和空间最大的产业,业界将其称作“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密布的创新性生物技术企业,不断为生物科技产业集群注入新活力。

企业的聚集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完善的产业链,广州日报记者近日分头走访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发现,聚集了全球优良资源的大湾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物科技产业链。

11月15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联盟)揭牌。该联盟正是发掘了湾区生物科技产业链的优势,采用“政+企+学+研+临床+资本”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模式,集聚大湾区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资源,与港澳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推动生物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虹吸效应:全球优良资源集聚大湾区

只需要20毫克的粪便,通过一种快速检测试剂盒放入检测仪器,10分钟就能出具幽门螺杆菌筛查结果。无创无痛,又方便提取,且检测费用仅需花费60~70元。今年9月份,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启动全市首个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筛查项目,为辖区一年级学生提供1000个免费筛查名额,就用上这种快速检测试剂盒。这是来自深圳市鸿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成果。该公司为诺贝尔奖得主、“幽门螺杆菌之父”巴里·马歇尔教授团队创办企业,2016年4月份在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正式开业。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的国际化从众多签约的高端团队可以看得出来。

“广州要打造生物医药高地,很有抱负。”GE核酸药全球产品负责人卡瑞娜·安德森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表示。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生物科技园项目已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该项目是GE医疗集团在亚洲首个生物科技园,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而11月12日,拥有350年历史的全球制药及高性能材料巨头德国默克公司与广州开发区签署协议,默克拟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设立其华南第一家独立法人,将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经过近10年的规划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目前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70多家,搭建起中欧、中美等多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其中,GE生物、赛默飞、默克、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行业巨头在这里扎堆落户,冷泉港实验室等顶级研发机构在此扎根聚集,一大批生物医药高端人才、核心团队、产业联盟在这里抱团发展,生物岛、知识城、科学城等平台集聚效应在这里得到释放。

大鹏新区的国际生物谷则是深圳市最新规划发展的生命大健康产业基地。3月18日,被誉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教授领衔的国际生命科技中心正式落户,这也是国际生物谷首个重点项目。记者了解到,作为深圳国际生物谷孵化器和先导区,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已落户企业项目近100家,其中院士团队5个、诺贝尔奖团队1个。

“此前美国‘五国院士’、世界‘疱疹之父’罗兹曼和诺贝尔奖得主、‘幽门螺旋杆菌’发现者马歇尔等都是在多次考察生物谷后,进驻大鹏新区的。”据大鹏新区经服局负责人介绍,沃森、罗兹曼、马歇尔等世界顶尖科学家及团队集聚生物谷,将会产生“虹吸效应”,加速现代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

四大模式组成

湾区生物医药

完整产业链

分析大湾区众多生物科技产业园和平台可以看出,从大数据的研究到孵化平台以及细分生物科技的某一分支,大湾区生物产业链是完整的。正如一名生物医药平台负责人所说: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找到研发、资金以及成果落地的平台。

模式1:政企合作重磅鼓励产业发展

位于广州开发区下属中新广州知识城的GE生物科技园首期占地约35万平方米,包含若干KUBio™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FlexFactory™生物制药灵活生产平台,配套办公楼等。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表示:“此次携手广州市政府建设GE生物科技园,是GE在生物制药领域中探索政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GE生物科技园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制药生态圈,以此促进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

GE生物科技园,采用“模块化”解决方案,就是将厂房各个部分组成标准化的模块后运往项目现场,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进行组装。此外,KUBio™解决方案具有建设周期短、质量标准国际化等优点。也开创了全新的生物制药领域政企合作模式。

珠海金湾的“珠海国际健康港”也是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金湾区近期也出台了扶持力度很大的激励政策:在金湾区新建立的生物医药重大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经认定,金湾区将给予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奖励,最高奖励可达1亿元。

模式2:专注大数据带来产业优势

“10毫升血液便可解析癌症信息,让患者免于影像学辐射、内窥镜和穿刺活检侵入损伤。”广东思勤医疗展示了癌症早筛血液检测解决方案,该方案目前是面向体检中心和保险公司的。

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分析外周血中游离DNA片段癌症基因突变和其他多组学指标,采用全新多变量算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判断有无癌症并对癌症进行定位的产品。一些创业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领域。碳云智能正是一家健康数据分析公司,拥有百万健康数据的收集平台。

深圳盐田区的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是今年7月才落成的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更深度联动的产业纽带。

模式3:孵化器整合开放资源

大湾区的生物科技产业离不开孵化器,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结果可以一窥端倪。2017年广州赛区12家冠军企业中,10家来自孵化器,而在IAB、NEM领域涌现了达安医疗健康、冠昊生命与健康、华南新材料等一批专业孵化器。达安医疗健康产业专业孵化器以其独特的三链融合(企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模式,整合并开放内部资源平台,聚集生物医药企业逾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进入IPO企业10家。

深圳盐田健康智谷与研发平台不同,致力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及孵化,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5家,两个院士团队项目已签约落户健康智谷。据健康智谷的负责人表示,力争实现精准医疗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健康大数据平台及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模式4:医疗器械研制释放产业潜力

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张名片,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生物服务三大产业。坪山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企业占据目前聚集性企业的近八成比例。坪山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聚集了15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制药企业3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120余家,集聚赛诺菲巴斯德、国药致君,海普瑞、信立泰、微芯生物、海滨制药、翰宇药业、理邦精密等一批知名企业,呈现出制药龙头企业,医疗器械产品覆盖面广,高端有源、无源器械和体外诊断快速发展的趋势。

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医药企业的产品从研制、临床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产能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这批企业经过数年积累,即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在生物产业基地内,占地1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一期已近饱和,极速器二期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未来能为创新企业提供约50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

创新合作模式集聚产业链上下游

“粤港澳大湾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商机,尤其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有前途。

根据国际三大湾区的经验,要在不同体制下融合发展,在城市竞争中促进互补发展,大力激发湾区创新活力。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联盟)近日揭牌。据介绍,该促进会由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中山大学等70多家单位组建,将采用“政+企+学+研+临床+资本”相结合的创新合作模式,集聚大湾区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资源,与港澳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推动生物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相关阅读:
电子书广告进书店的启示 第二届广州千村足球锦标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