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个村支书和一个小村的巨变

原标题: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个村支书和一个小村的巨变

2018年9月23日,洪溪村洪港岸小区举行首届中秋邻里节。 视觉中国供图

摄影 尹海木

市民记者徐张娜有话想@嘉善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去年,发轫于嘉兴的“三治合一”基层治理创新,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同样地处嘉兴的嘉善天凝镇洪溪村,则以15年“小村巨变”为其写下了生动注脚: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推动小村逐步走向善治境界。

走进洪溪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别墅连排,河面上正在修建的是水上舞台,路口的路标标注着往东是“3D墙面”“民宿”“先锋公园”,往北是“垂钓中心”“开心农场”……

56岁走路带风的陈俐勤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这个从24岁就开始担任村妇女干部的女子,在村干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

一条公路逼出“村务公决”

一纸合同逼出“依法治村”

15年前,由于征地补偿等问题,洪溪村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挤在村委会里争吵。村里吵不出结果,村民就去省里上访。十年间,村支书走马灯似地换了五任,没一个干得长。

2003年,原洪溪镇洪溪村第一次不设候选人,让29名党员一人一张白纸选书记。书记选出来了,是那个在村里做妇女主任的陈俐勤。那一年她41岁。

她遇见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通社公路。公路要修筑,占用的土地涉及100多户村民,还要拆掉一处甲鱼塘和几处村民的房子。老办法就是让几十个村民代表举手表决,但是村民代表是怎么定出来的,村民不认可,好些村民代表也吃不消举手。

陈俐勤想了好几天,终于琢磨出了一个新办法,也可以说是个笨办法。她每天晚上挨家挨户走访,说明修路的利益得失,再召开户代表会议,然后给每家发一张《建桥筑路征求意见表》,还针对资金缺口专门列出了“捐款意向”栏。

表格收上来一看,村民不仅100%签字同意修路,还踊跃捐款5万余元。

陈俐勤说,当时她就想通了一个问题,从原本的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2003年那一年,陈俐勤遇到的挑战远不止一条路,她做出的决定也远不止这一个。

“那一年村里账上只有2.4元。怎么会这样?”陈俐勤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份村里和承包户签的租地合同一签就是20年,租金签死一年50元,远远低于市场价。

在和律师反复商量后,陈俐勤做了个让村民都吃惊的决定,她动员村民联名起诉村委会。通过打官司,村委会败诉,合同也就宣告无效了。

而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承包户主动和解,双方重新按照市场价签订合同,并明确每年涨幅。

从此以后,村里的大小合同,事务决策,都会先叫律师来做个法律体检。

唱唱歌、跳跳舞

百姓心气平,事情就顺

15年来,村里的桥是怎么建起来的,这棵树哪一年栽下去的,谁家的娃在哪里读书,陈俐勤都一清二楚,更别说村里哪几个女人心里有小疙瘩。

在洪溪村,解开村民心结的办法也很有意思,“晚上一起跳舞的,白天还能吵得起来?”陈俐勤说的是他们村著名的“辣妈宝贝拉拉队”。

成立舞蹈队最初是为了给村里的篮球队做拉拉队。篮球是洪溪村的“村球”,村里道路两旁的垃圾箱都被做成了篮球的形状。为了助兴,陈俐勤召集村里妇女组了一支舞蹈队,平均年龄在45岁。

跳着跳着,有女人关了自家的棋牌房,跳着跳着,“辣妈宝贝”从村里一直跳到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跳进了省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2015年,还跳到了西班牙,受到当地人的热烈追捧。

心气平了,事情顺了,村经济也滚雪球般的好起来了。这些年洪溪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修建了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篮球馆、排舞场等。今年66岁的村民顾禹玉说,现在吃穿不愁,旁边就有学校、卫生院,进城有公交直达,村里人和城里人没啥差别。2015年,他和几个老伙计投资了1000多万元,承包了村里150多亩地,做成联合大棚,种果蔬,不仅卖农产品还打算打造采摘游。

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三个问题背后的善治密码

陈俐勤当了这么多年的村干部,有过厌倦的时候吗?这个如今56岁的女人说,每天走在村里,大家都乐呵呵地跟我打招呼,多幸福啊。她说当村干部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比如每个月她都有个习惯,要翻一翻村民的看病报销账户,如果发现哪一户当月看病支出特别多,她就要上门了。生了什么病,家里还吃不吃得消。村里对这户村民进行一个充满人性化的评估,比如有个村民得了尿毒症,长期血透的费用家里根本吃不消。村委出面,给他争取到了血透免费,还找来了供电所跟村民结对帮扶。

这就是所谓的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乡土规则与国家法律交织,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并存,如何适应这种复杂特征?洪溪村的“三治合一”恰恰就蕴含着“善治密码”——融合运用多元治理资源,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使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最终达至善治。

市民记者@嘉善

市民记者徐张娜:

送你一张嘉善的四季导游图

我是土生土长嘉善人,出生在大云镇缪家村。

我小时候家乡就是典型的农村,碧绿的田野水里能够捉鱼虾。后来有段时间嘉善也出现过“村村都在冒烟、哪管高端低端”的情况。

再后来,我的家乡又变了,建起了巧克力工厂。我的表弟从嘉兴回来进了巧克力工厂,现在他会做糖果和巧克力。村里五六十岁的大伯、阿姨也都进了巧克力工厂。

以前我们带孩子去上海玩,现在一辆辆大巴载着上海杭州的孩子到我们的巧克力工厂来玩。

我不说嘉善那些高精尖的技术,就想推荐大家到我的家乡来玩。且不说动静相宜声名远播的西塘,我们的大云有巧克力小镇,干窑有机器人小镇。如果你喜欢自然风光,可以去看碧云花海十里水乡。夏天,你也可以来葡萄园采摘游。到了10月,大云镇村道两边都是向日葵。天气渐冷,可以夜宿云澜湾温泉小镇。另外,东云村拖鞋浜还开了个云端客栈,又是另一番体验呢。

本报首席记者肖菁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钟声:谱写相知相交相亲的美好篇章 广东大学生超1/3读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