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肺癌每年新发病例78万,专家:发现率在提升,死亡率在下降
11月23-24日,2018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被称为“癌王”的肺癌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
“尽管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死亡率却在不断下降,肺癌患者整体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表示。
11月23-24日,“2018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上海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主要聚焦肺癌、食管癌等国内高发的胸部肿瘤。医学专家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随着早期筛查手段的普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技术的开展,早期肺癌患者已有80%的治愈率,而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正在逐步延长。
三大因素促使国内肺癌死亡率下降
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癌情报告显示,肺癌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在男性人群中,肺癌发病排在第一位;女性发病排第一的是乳腺癌,肺癌排在第二位。
陈海泉表示,当前,上海每年肺癌发病率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以往,80%的肺癌患者来就诊时已经是晚期,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只有15%左右。如今随着筛查手段的普及,肺癌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
他进一步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作用,“以往我们用胸片来筛查,由于分辨率低,很多早期肺癌患者并没有被及时发现,而低剂量螺旋CT因辐射小、清晰度高,在中国越来越多地被普及,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肺癌早期发现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相加庆教授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临床来看,目前早期肺癌患者有90%以上的治愈率,“早期患者主要包含0-1期肺癌患者,大多可以通过腔镜微创亚肺叶切除手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早期肺癌患者,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也在提高。相加庆表示,近十年来,肺癌靶向治疗技术突飞猛进,诸如一些基因突变如EGFR、ALK生物系指标异常,均可以通过靶向药物,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生存期可以从以往的10-12个月,延长到2-5年。
而近年来在国内外大热的免疫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2016年之后,PD-1抑制剂在临床开始应用以来,效果非常好,拿O药(商品名:Opdivo,也叫纳武单抗)和K药(商品名:Keytruda,也叫派姆单抗)来说,这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惊人,K药使得肺癌晚期患者生存期从原来的10个月左右,最长可以延长到40个月,超过了以往的化疗达到的治疗效果,而免疫治疗的药物与化疗结合起来,达到的治疗效果更好。”
女性肺癌人群不断增长
非吸烟肺癌患者人群仍然是专家关注的重点。
“当前,肺癌中的腺癌比例在不断上升,鳞癌比例则在不断下降。”相加庆表示,肺癌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其恶性程度更高、发展迅速;非小细胞癌患者占据肺癌总数的80%-85%,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鳞癌最为常见,“鳞癌的致病因素中,吸烟是主要的,但我们发现临床上,很多女性不抽烟但却得了肺癌,这一部分人群正在不断增长。”
陈海泉分析称,吸烟肺癌患者和非吸烟肺癌患者两者之间发病机制有所不同,非吸烟患者绝大多数是基因突变,潜在的靶向治疗获益者可达90%。而对于吸烟肺癌患者来说,不存在已知的驱动基因突变,也没有靶向药物可以进行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上述两名专家均表示,女性肺癌的发病因素目前仍然未知,但发病年龄层集中在30-50岁之间,或由于厨房油烟、或由于汽车尾气等环境因素引发,目前未有定论。
责任编辑: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