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喇叭响彻山村 民风悄然好起来

原标题:小喇叭响彻山村 民风悄然好起来

“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大观是我家,垃圾分类靠大家……”11月19日早晨9点,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的乡村小喇叭准时响起,村民何小琳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听着广播,“这段时间喇叭里宣传了垃圾分类、农业技术等内容,都还挺有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喇叭曾是农村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近些年,喇叭却渐渐没了动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观镇让喇叭“重出江湖”,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惠农政策、文化生活信息等及时快捷地传递到老百姓心里,筑牢思想阵地,提振村风民风。

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南川是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试验示范区之一,而大观镇是该区定下的重点阵地。近年来,该镇通过“十二金钗”大观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人气越来越旺,产业越来越火,乡村文化方面亟待跟上。

“乡村振兴战略千头万绪,关键在于怎么树信心,聚人心。过去大喇叭在农村组织动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大观镇党委书记杨国勇说,与“大喇叭”相比,小喇叭分布更广——全镇共安装208个点位,覆盖86个农业社、集镇重点区域、田间地坝、乡村旅游景点等,累计播出560期,听众人数达6万余人次,收听覆盖率近100%。

乡村小喇叭投入使用后,很快成为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比如说,金龙村主任张成玉过去一到开会就犯愁,不是张家要请假,就是李家不能来,甚至有的党员也借故不来。自从村里有了乡村小喇叭,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用它来监督党员作风,哪个不来的次数多了,就在喇叭里公布出来。”张成玉说,这样一来党员干部就不好意思缺席了,村民自然到得更齐了,大家多了不少交流的机会,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政策宣讲的“大阵地”

小喇叭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宣讲政策。

杨国勇通过观察发现,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休闲农业的兴起,村民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所以,偶尔的送文化下乡,比如看场演出、看部电影、看场戏,已经无法满足村民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而小喇叭则不一样,每天到点准时响。早上听国家大事,中午听市内区内要闻,晚上听镇情村情,村民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

“比如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我们公布了举报电话,但村民不清楚哪些属于黑恶范畴,家里或者邻里之间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打举报电话。有了乡村小喇叭的宣传后,大家都能讲出个一二来,情况好多了。”杨国勇说。

利用小喇叭这个平台,大观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精准脱贫、乡村旅游发展等,开设了“理论小讲堂”“文明直通车”“美丽大观园”等一系列专栏,邀请党校教师、扶贫干部、脱贫榜样以及普通村民做客受访,推动了“讲理论”与“话家常”有机结合。

改善民风的“好帮手”

小喇叭有个固定栏目,叫做“文明曝光台”,专门曝光那些村里的不文明行为,成为了改善当地民风的“好帮手”。

“农村人居环境是个大问题,所以我们每个月都要选出清洁户和不清洁户,好的在小喇叭里进行表扬,不好的则在小喇叭里提出批评,一广播出去全村都知晓,效果很好。”大观镇中江村支书卢廷瑶介绍,村里人好面子,不想被广播点名通报,加上村里面正在实行垃圾积分兑换机制,清洁卫生做好了还有奖励,大家都变得自觉起来。自曝光平台开设以来,中江村的不清洁户占比由原来的接近40%降为不到5%。

前段时间,金龙村村民游绍伦准备为孙女操办满月酒,正在与家人商议办宴席事宜时,突然想到村里广播天天都在讲狠刹“泡酒”(即无事酒)歪风,自己作为党员应该作表率,于是放弃了“泡酒”的想法。

以前,村里操办宴席之风较为盛行,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金龙村的乡村小喇叭加强播放群众操办宴席的行为规范管理、规范宴席标准等内容,村民大操大办、攀比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小喇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民风的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2016年,大观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在全区排名倒数,而今年上半年则上升到第二名。不少村干部感慨,小喇叭响了,村风民风变了,党和群众的纽带紧了,农村思想阵地稳了,村里工作找到了抓手,干出了劲头。

相关阅读:
快乐运动活力彩跑 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