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升级发展 贵州旅游“飞得更高”
在投资3.8亿余元进行房屋整治、河道整治、“厕所革命”等一系列项目后,黎平肇兴侗寨旧貌换新颜,成为全省首批甲级乡村旅游村寨——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在硬件设施上跃升新台阶。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黄果树、梵净山景区试行网上售票、实名购票、分时段预约入园等措施,有效疏导了客流,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贵州旅游在管理升级上迈出新的一步。
10月1日起,全省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倒逼景区加大门票以外的旅游产品研发和旅游服务提供——贵州旅游发展理念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升级。
旅游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省委、省政府提出:“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全力推动贵州旅游业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让旅游业为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努力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贵州立足山地旅游特色,旅游“硬件”和“软件”都迎来前所未有的提升。升级,成为当前贵州旅游发展的关键词。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可游
今年夏天,安顺黄果树景区一如既往地“火”。数据显示:今年暑期黄果树瀑布景区25天日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凉爽气候的吸引之下,安顺龙宫、屯堡、山里江南等各大景区也表现不俗。
但在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顾新蔚眼里:“大众旅游时代,游客想要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黄果树大瀑布,他们更关注景区之外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城市管理等,更希望安顺是一个大景区。”
她认为: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才是符合当前游客需求的“待客之道”。
2016年2月,安顺市上榜国家旅游局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面开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发展之路。
迄今为止,全省18个地区先后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7年8月,贵州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创建单位。全域旅游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新定位。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各地落地。我省正着力构建“全景式规划”旅游分布体系、“全季节体验”旅游产品体系、“全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体系、“全社会参与”旅游共建共享体系、“全方位服务”旅游服务体系、“全区域管理”旅游综合治理体系,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贵州变成一个“大景区”。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1+5个100工程”在建项目1110个,累计完成投资240.29亿元。目前,全省有5A级景区6个。预计到年底,全省A级景区将突破300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将突破110个。
“撩开面纱惊人艳”。多彩贵州的新景点、新项目、新业态,以及乡村古镇、古树田园等成为新亮点、新卖点。如今的贵州,处处是景,全域可游。游客们可在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浪漫骑行,在荔波房车露营地看月数星,在万山朱砂古镇体验玻璃栈道惊险刺激,在威宁草海看鹤鸟翱翔,在茅台古镇享受微醺惬意,在平塘“天眼”感受静默时光。
不护短出铁拳提升旅游“软环境”
旅游提质升级,贵州不仅在硬件上发力,在软件上也下足了功夫。
今年前三季度,贵州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1.5%,达到7.77亿人次,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拿下83.4分的好成绩。“井喷”之下,贵州旅游实现人气与口碑双丰收,在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这一课题上,探索出一套自己的“秘诀”。
不回避——直面旅游业发展“成长中的烦恼”、蜕变中的阵痛。
9月28日,全省暑期旅游工作总结暨国庆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省对今年暑期旅游“井喷式”增长高压测试下涌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
“旅游发展的思想陈旧,经营理念保守,一些地方和景区过度开发,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景区组织调度效率不高、手段陈旧,车流、客流分流不及时、不科学,导致大量游客拥堵。”“还有少数一线旅游工作人员缺乏训练,服务技能和态度较差。”……
问题所在,便是贵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思路所在。
出铁拳——以“绝不手软、绝不护短”的决心进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
4月26日,我省召开专项整治旅游行业不合理低价游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多彩贵州‘拒绝零负团费’”的强音。
专项治理行动中,吊销了4家旅行社的经营许可证;对11家旅行社处以停业整顿;对9家旅行社给予2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罚款;吊销了1名导游的导游证。
用妙招——让游客成为贵州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员。
2017年5月1日,“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平台正式开放。入黔游客,变成了贵州旅游的“痛客”。6个月后,平台浏览量突破145万人次,点赞或留言评价、“吐槽”、批评、建议和发送图片总量突破31.2万人次,共收集有价值的问题及相应建议600余条。
同时,我省创新实施旅游舆情“未投诉”处理机制,把负面网络舆情当作投诉处理,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旅游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旅游市场治理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
精准营销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升级,还表现在旅游营销上。
从去年开始,盛夏来临前,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盛大的“清凉”营销,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全国10余个夏季高温省(区、市)展开,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当地游客来黔避暑度假。
今年暑期全省共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同比增长30.4%,实现旅游总收入2436.85亿元,同比增长33.5%。为10个省(区、市)游客减免门票3.18亿元,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2.34亿元,10省(区、市)游客在黔旅游花费710.69亿元,同比增长49.6%。
夏季营销的成功,在于“精准”。“精准”地找到了贵州优势: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六度”造就的优越气候条件,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的“三爽”资本。并从气象部门测算出的夏季气温较高的省区市中“精准”找到了市场所在,从而创新谋划旅游产品,全力打好避暑旅游牌。
“贵有真情·感恩有你”贵州感恩回馈对口帮扶城市暨《多彩贵州风》巡演推介活动、“多彩贵州寻亲之旅”“春、夏、秋、冬”主题营销等,全年度、不间断在海内外旅游市场刮起一阵又一阵多彩贵州风,让贵州旅游持续不断保持营销宣传推广热度。一场接一场的精准营销,让贵州客源市场开拓取得稳中有进的成绩——
在巩固原有国内客源市场基础上,东向、北向通道逐步打通,与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等市场联结更加紧密。“山地公园省”知名度、影响力和亲和力得到不断彰显,入黔游客保持了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3.35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总数的43.1%,同比增长30.2%。(记者 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