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来,雷达在哪里?
作为人类观风云、知天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雷达在现代信息化与未来智能化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向未来,雷达何去何从?“在完成从地面到空中的发展后,雷达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从空到天。”日前,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雷达在哪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和系统工程专家王小谟给出上述答案。
王小谟说,如今雷达硬件小型化和标准化,研制雷达的门槛越来越低,也更加大众化。未来,综合利用Wifi信号无源雷达,长时间探测地面、海洋、舰船等是可行的。而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除光学外,雷达载入卫星平台也是发展趋势。
雷达是现代化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战、电子战的核心。自1956年第一部国产米波远程警戒雷达研制成功开始,我国雷达装备开始进入自主设计制造阶段。在追赶中成长壮大,中国在雷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产品类型齐全,形成了覆盖各军兵种的陆海空天系列化产品;产品性能优异,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比如反隐身雷达、三面阵广角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市场快速拓展,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国防建设的需要,而且正逐步走向全球市场,装备国产雷达的系列无人机、预警机热销国际市场。”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如是列举。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今后中国雷达该“剑指何方”?罗文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逐渐从军事装备走向民用,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传统的气象、导航、遥感、测绘等领域,雷达正逐渐走到普通消费者身边。未来,雷达在哪里,答案是今后处处有雷达。
王小谟认为,中国未来的雷达发展,一要继续发展经典雷达优势,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为军事强国提供优良装备;二要注意充分利用空间主、被动的各类能量提取信息,不断丰富雷达技术;三要利用雷达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新领域,为人类文明作更大贡献。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看来,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历史交汇期,协同探测、一体化、量子、微波光子、太赫兹、微系统、精细化处理等新兴技术已成为国内外雷达界的研究热点。
前不久首次公开亮相的多款新型雷达中,便有一款是中国电科研制的单光子检测量子雷达。该雷达突破了同类雷达的探测极限,首次实现远程探测。利用量子态所具有的特性,有望解决传统雷达在低可见目标检测、电子战条件下的生存、平台载荷限制等诸多瓶颈问题,从而全方面提升雷达的各项性能指标。
不过,究竟哪些技术能够成为下一代雷达的颠覆性技术,哪些技术是迷雾与陷阱,吴曼青认为,这还需要我们的院士、科学家和行业精英深入思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