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血指纹“密码”被破译!嫌犯逃逸14年终究落入法网

原标题:血指纹“密码”被破译!嫌犯逃逸14年终究落入法网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4年前的一起命案,事情发生在辽宁省丹东市,案发后由于种种原因,真凶迟迟无法锁定,然而就在前不久,这起尘封14年的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而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当年警方在现场提取到的一枚血指纹。

说到这起案件,现任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的姜世成仍记忆犹新,当年案发时他还是刑侦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 14年间他和同事从未放弃对这起案件的侦查,却始终难以取得进展,这起悬而未破的案件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位办案民警的心头。那么这究竟是一起怎样的案件,事情还要从2004年3月17日的一个报警电话开始说起。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早上7点40分接到报警,说是娱乐城的更夫被杀死在值班室内。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命案发生的地点位于当时丹东市最繁华的步行街上,这是一个五层的大型商城,一楼到四楼主要经营服装鞋帽,案发的五楼是一个面积2000多平米的综合性游戏厅。据姜世成回忆,当年的他虽然见惯了突发场面,但这个案发现场的惨烈程度,还是让他感到意外。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经过勘查发现,这个死者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他死在值班室,头部有多处骨折。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的头面部有多处钝器打击的痕迹,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似乎有着很大的仇恨。民警经走访了解,被害人刘某时年66岁,是案发游戏厅负责巡夜的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反映,刘某平时为人和善,并没有与人结怨的情况,那么会是什么人对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痛下杀手呢?警方一方面围绕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另一方面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试图寻找有价值的线索。

现场查获作案工具 并提取到一枚血指纹

从现场遗留的物品来看,犯罪嫌疑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在现场一把带血的钳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经鉴定,这把钳子正是作案所用的工具。经过仔细的现场勘查,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了一个重要的痕迹物证。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比较有价值的直接证据,是在死者屋内有一个铝盆,上面有一个擦蹭血迹,经过我们技术人员的后期细致勘查,在这个擦蹭血迹上面提取了一枚血指纹。

调查作案动机 排除仇杀等可能性

警方在围绕被害人社会关系进行调查时发现,被害人是当地的一名普通农民,为人憨厚老实,社会背景简单,通过调查,可以排除仇杀、情杀以及经济纠纷的可能。

既然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存在纠葛,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嫌疑人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被害人。接下来的勘查中,民警发现,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活动轨迹来看,他似乎对游戏厅很是熟悉。

通过走访,警方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据游戏厅的老板介绍,存放现金的财务室并不显眼,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里在晚上会存放现金。

分析现场痕迹物证 推测案发情形

既然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找到存放现金的位置,那必定是到过现场的人,并且熟知游戏厅的位置环境和作息规律,显然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现场留下的血脚印和打斗痕迹来看,警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警方分析认为,被害人很可能是在当晚听到了异常响动后出来查看,意外发现了准备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而他的出现也出乎了犯罪嫌疑人的意料,慌乱之下两人发生搏斗,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疑团待解 嫌疑人如何进入现场

然而令民警不解的是,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的遇害时间在案发当天凌晨12点到早晨7点之间,据了解,游戏厅在12点之前就会关门上锁,这个时间段游戏厅的正常通道是无法通行的,那么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进入现场的呢?

考虑到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在案发前后,游戏厅是否有可疑情况出现呢?根据现场勘查的结果,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刻画。

身高170左右的青壮年男子,这是警方分析出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一个绰号为“小猪头”的青年男子,走进了警方的视线。

这名男子会不会是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呢?接下来警方对他案发当晚的活动轨迹展开调查。

经调查,男子的嫌疑被排除,不过警方在追查犯罪嫌疑人逃跑轨迹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线索。

透过小细节 推断嫌疑人身份

民警现场勘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逃跑时把水管当做绳子从五楼窗户滑到四楼之后再逃离现场,在水管打结的一端,一个细节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与此同时,游戏厅的工作人员向警方提供了一个可疑对象,而此人的老家正是在吉林农村,这个线索让民警眼前一亮。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民警立即赶往隋某在丹东的暂住地,然而此时的隋某早已不知所踪。

隋某的失踪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无论是哪一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隋某。

经过调查,隋某在案发当天并不具备作案时间,可以排除嫌疑。而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也没有发现可疑人员。

毫无线索的情况下,在案发现场提取到的那枚血指纹,成为了破案的关键。

一枚血指纹 能否让真凶浮出水面

在案发时的技术条件下,核对指纹需要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当时并没有完善的指纹信息库,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14年来,丹东警方始终没有放弃这个案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0月,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

14年的时间里,姜世成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大队长,这期间他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刑警队,可是他都选择了继续坚守,因为在他的心里,这起悬而未破的案件始终是放不下的一个担子、一份责任,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将真凶缉拿归案。

14年间,负责这起案件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调查工作从未停歇。每隔一段时间,丹东警方就要对此案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查,虽然中途也有过一些线索,但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突破,直到今年10月中旬,调查工作迎来了曙光。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犯罪嫌疑人)他是在2017年他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那么随着他办理二代身份证,他就把他的十指指纹全部纳印了,而且这是电子纳印的,比人工采集还要精准,他采集完这个指纹之后,那么就把这个指纹给比对出来了。

指纹比对出结果 锁定嫌疑人

根据指纹比对结果显示,与当年命案现场留下的这枚血指纹碰撞上的这名男子叫闫某,1972年出生,户口所在地为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个农村。

根据户籍信息显示,案发时闫某32岁,符合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属于青壮年的这一判断,同时他的老家又是农村,也符合当年对犯罪嫌疑人的分析,那么闫某会是警方寻找了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吗?怀着紧张又忐忑的心情,民警对闫某展开调查。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闫某目前在沈阳的一家快餐店打工,为避免夜长梦多,民警立即驱车赶往沈阳。

经比对,警方再次确定,当年留在命案现场的血指纹正是闫某的。面对警方的讯问,闫某对当年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起尘封了14年的案件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作案后如何逃离警方视线

那么案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作案后犯罪嫌疑人又是如何逃离警方的视线呢?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归案,谜团也得到了解答。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闫某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从老家来到丹东市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案件发生的两年前,闫某曾在案发游戏厅有过短暂打工的经历,不过那时候,沉默寡言的闫某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由于案发时闫某已经离开游戏厅两年多的时间了,所以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前那个少言寡语的打工者会是命案的真凶,就这样,在走访调查时,闫某始终没有进入警方的视线。

据犯罪嫌疑人闫某称,虽然他在游戏厅打工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游戏厅的环境和作息规律有一定的了解,离开游戏厅后,闫某辗转多地打工,2004年也就是案发这一年,闫某再次返回了丹东市,由于工作不好找,当他身上的钱快花光的时候,便打起了游戏厅的主意。没想到当他实施盗窃的时候引起了被害人的注意,一场意外随之发生。

案发后的多年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警,那就是案发时游戏厅早已经关门,闫某又是如何进入游戏厅的呢?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副局长原大鹏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副局长原大鹏:在下午4点钟左右,(犯罪嫌疑人)他就藏在一个堆放杂物屋里,等人都走光之后,然后他出来了,出来他拿着钳子和螺丝刀撬压财务室锁头时候,叫更夫发现了,更夫就问了一句,说你是谁,你干什么?就这么样,最后就导致这么一场血案发生了。

案发后,闫某慌忙的逃离了现场,他先是逃到附近的山上躲了一夜,后又辗转到了沈阳,在一个小旅店里躲了一年多,直到偷来的两万块钱花光了,才敢出去干点零活。

据犯罪嫌疑人闫某称,14年的逃亡路并不轻松,这些年他不敢和其他人过多接触,不敢与亲戚联系也不敢结识朋友,每当深夜只有在酒精的作用下才能睡着。

相关阅读:
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编队明日将停靠香港 APP变“请安群”:何必对公务员工作群设活跃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