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工程项目紧邻中企 在马尔代夫感受中印“和平共存”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马尔代夫是世界上看海的好地方,也是中国游客眼中的天堂。随着马新总统萨利赫正式就职、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马,有关“马国政党轮替、领导人从‘亲华’变‘亲印’”“印度欢呼夺回马尔代夫”“中印在印度洋展开新竞争”等说法此起彼伏。《环球时报》记者多次赴马尔代夫采访,最近两次分别在2017年年中和今年10月,实地听到并非这些杞人忧天的说法,马尔代夫人对中国的帮助心存感激。在马尔代夫,能亲身体会到这个“小岛屿国家”的活力与个性,也能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两国元素在当地的“和平共存”。
友谊大桥带来诸多变化
在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今年8月30日晚开通前,马尔代夫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印象就是“两个世界”:马累等老居民岛相对比较落后,而旅游岛非常现代。首都马累1.5平方公里,人口已超过15万,道路狭窄,路两边停满汽车和摩托车,加上居民建筑间距很小,很多货车司机说“卸货都是个大难题”。人多地少让马累的房价贵得出奇,一个单人间的租金加上水电费每月1000美元左右。此外,大部分商品和蔬菜、水果因需要进口价格,也比较高。水果基本按个卖,一个苹果约合3元人民币,一公斤豆角竟约合50元人民币。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671.3美元,而印度约为1600美元。据当地中国人介绍,马尔代夫人基本不会从事体力劳动,大部分劳工来自孟加拉国或印度。
中马友谊大桥是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也是印度洋上首座跨海大桥,它把马累岛、机场岛和胡鲁马累岛三个相邻岛屿连在一起。马尔代夫人很感谢中国的帮助,甚至有青年把婚礼办到了新大桥上。大桥开通第一天,出租车司机哈桑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后,边开车边高兴地唱了起来,最后还连声说:“伟大的工程!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这回可好了,能直接去机场接人了。”还有当地人说:“我第一次感觉到马累变得轻松、顺畅起来,岛上也显得不那么拥挤了。”
随着这项“世纪工程”的竣工和开通,马尔代夫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驻马尔代夫使馆前面的道路原来坑坑洼洼,现在已成了一条柏油马路。胡鲁马累岛上,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一些住在胡鲁马累岛但在马累上班的人更是高兴,因为不用“很早起床排队坐摆渡”。为缓解马累的拥堵,马尔代夫一直有开发胡鲁马累岛的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能容纳24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马就业环境、城市发展甚至都会因为这座跨海大桥而发生改变。
中国游客数量接近马国人口
中国在马尔代夫近些年的印记还体现在旅游上。2002年,马尔代夫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如今,中国的很多城市同马累开通了直航。在马尔代夫机场候机厅,听到的是不断重复的中文登机提示。据马尔代夫旅游局旅游开发执行主管哈里斯透露,中国已连续8年位居马旅游客源国第一位,2017年有30万人次来马旅游,而马尔代夫人口才35万。在马旅游局,《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巨大展板上印着马尔代夫2017年客源国排名榜:中国排首位,其次是德国(9.1万人次)、英国、意大利,印度(6.3万人次)、日本和韩国分列第五、第八和第十。在马尔代夫,记者在一些建设项目上看到过印度工人,在马累岛能见到印度游客,而在几个旅游岛上却没看到印度人的身影。
马尔代夫目前运营130个旅游度假岛,到今年年底还将新增30个。据从事旅游和商贸的盈泰(马尔代夫)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君斌介绍,度假岛平均30%的客流量来自中国。马旅游产业协会董事祖莱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马非常重视中国旅游市场,目前在大多数饭店都配有中文翻译,连自助餐区的菜品介绍都是只有英文和中文两种文字。
从马尔代夫呼拉岛坐快艇,只需半小时就能到马累。该岛常住居民1000多人,还有1000多个外来打工者,基本都是服务于旅游业。曾入选马尔代夫国家足球队的阿卜杜已年近六旬,他在呼拉岛上开了海边餐厅和特色民宿。但有一阵子政府将租给他的地收回,这让他的生意一落千丈。阿卜杜说:“是中国游客帮我挺过这一关。”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2012年第一次接待来岛上旅游的中国人,当时只有8个人,但此后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两年之后,他建起夕阳客栈,雇了7个当地人和外国人。阿卜杜说,客栈的中国游客最多时能占一半。为此,他也用上微信,和中国游客联系,他说:“不会中文就用翻译软件,总之,与中国人在一起我很高兴。我最看重中国。”为吸引中国客源,阿卜杜动了很多脑筋,最体贴的是改良出“马尔代夫式中餐”。下一步,他想建一座7层楼的饭店,让它成为呼拉岛上的地标性建筑。
历史和地理上的“印度优先”
除了旅游,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光明行”医疗小组都到过马尔代夫,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过去10年,赴马演出的中国文艺团组也越来越多。尽管近几年中国在马留下的印记越来越深,但印度对该国的传统影响依旧明显。在马尔代夫,长期生活的印度人超过2万。据说马尔代夫约1/4的教师是印度人。在文化领域,马尔代夫人也看印度的电影和电视剧。
在胡鲁马累岛上,中国建筑公司一处工地旁边就有印度人建的市政工程项目。据了解,类似的印度工程在马尔代夫还有不少,但相比中国项目而言,印度建设的工程并不顺利,中建附近的印度工地已停工半年有余。因此,《印度时报》前不久发表评论称,马新总统萨利赫会继续保持与中国的紧密关系,“特别是印度在马基建项目不理想的背景下”。《环球时报》记者从一家中企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印方的这个市政工程这几天已开始恢复施工,这也是印马关系“重启”的象征。
印度留给马尔代夫人最深的记忆还是在政治、军事领域。印马曾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地理上的接近也让后者遇到问题时“优先”求助于前者。马尔代夫驻华使节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马国并没有“印度优先”的明文规定,这只是基于历史上两国保持的紧密关系。无论是1988年受到泰米尔恐怖主义者袭击,还是2004年遭遇飓风袭击,印度都曾向马伸出援手。在莫迪出席萨利赫就职典礼前,印度将一艘船改装为海岸警卫队船,迅速交付马尔代夫。
据印度《经济时报》19日报道,印度正在准备萨利赫的首访。报道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莫迪政府将延续在基础设施方面对萨利赫的支持,满足新总统希望平衡马中关系、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急切心情”。对印度而言,也在寻求重启一些停滞不前的印马项目,如马尔代夫武装部队训练学院项目,以及两国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在与亚明政府关系冷淡前,印方向马提供750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其中1/3被使用。
据马尔代夫《独立报》18日报道,萨利赫就职后公布了雄心勃勃的“百日议程”,其中与国外相关的是第一周日程中的第9项——“将就损害国家主权和让国家陷入债务的合同开始重新谈判”,其他都是马尔代夫内政。实际上,中国与马新政府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印度和西方媒体炒作的那么严重。《马尔代夫时报》19日报道称,马最大金融援助国实际上是沙特。马尔代夫总统府网站显示,萨利赫在就职后接见中国国家主席特使时表示,“任何事情都阻止不了两国历史性和兄弟般关系”。萨利赫强调中国这些年为马尔代夫做出的贡献,并进一步表达了未来两国合作的信心。对此,《马尔代夫时报》评论称,印度应以更聪明的方式来评判中国在马尔代夫的项目,这意味着不能把中国的存在视为零,印度应充分意识到,中国在马尔代夫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两国必须学会共存。
国家虽小,但有个性
马尔代夫前外长杜妮亚·穆蒙今年9月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表示,马尔代夫将寻求平衡印中利益,新政府会更多关注印度安全关切,但中国在马尔代夫将依然是一个大角色。她表示,印度是马亲密的朋友,将来也是如此,但印度也要学会尊重马尔代夫这样的小国,不能用欺凌手段。的确,作为“小岛屿国家联盟”主要代表国,马尔代夫国家虽小,却很有“个性”。2016年10月,因受到英联邦不公正待遇,马政府发表声明,决定退出英联邦。
尽管马尔代夫执政联盟中的民主党领导人纳希德表示要退出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议,但在马尔代夫工作的中国人大多认为,马新政府会对中国政策做一些调整,幅度不一定很大,依据是来自马尔代夫要发展的逻辑。马尔代夫前驻华大使莫芮德是民主党人,他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民主党不是“反华”,只是对前任政府不满。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