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人用相机记录霍尔果斯一代代国门变化

原标题:老人用相机记录霍尔果斯一代代国门变化

老人用相机记录霍尔果斯一代代国门变化

六代国门变迁见证边城大发展

都市消费晨报讯(文/记者刘萌萌通讯员吴琼图/赵守才、霍尔果斯市委宣传部供)“你看,这就是霍尔果斯第一代国门。”11月16日,78岁的赵守才在家中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盯着他的那些照片如数家珍。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用镜头记录下了霍尔果斯六代国门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间,从小规模、简单化的口岸,到不分昼夜奔驰的跨新亚欧大陆桥列车;从昔日凋敝荒凉的戈壁小镇,到流光溢彩、欣欣向荣的开放桥头堡;从简易公路到高速公路、从没铁路到有铁路、从单一外贸向区域经济演变……霍尔果斯这道国门云集着个体的故事,充满着每一代奋斗者的梦想。这一切,都被赵守才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第一代、第二代

从简易门头到车水马龙

水泥砌成的简易门头上没有任何文字和标识,中间一扇镂空铁门紧锁着,门后,一条砂砾路向远处延伸,这张黑白照片将赵守才的思绪拉回到了50多年前。

1964年,24岁的赵守才从北海舰队退役,和240多名退役战友一起,坐了一周的绿皮火车,从青岛来到兵团第四师62团,参与边疆的开发建设。

“那时,霍尔果斯是一片荒滩戈壁,就只有几间平房和一条街。第一代国门的联检厅是一座六七间房连为一体的苏式土坯房,算是当时口岸最好的建筑了。”兵团第四师62团在地理位置上与霍尔果斯口岸接壤,赵守才和战友一起,用青春和热血,开发脚下的土地,守卫祖国的边防。

1968年,工作之余喜欢摄影的赵守才用一台借来的“海鸥120”相机拍下了第一代国门的珍贵照片(上图)。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赵守才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这台相机里记录了霍尔果斯第二代、第三代国门的许多珍贵照片。

“1983年,霍尔果斯口岸恢复开放,国门前窄窄的一条马路上几乎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赵守才找出了几张黑白照片,其中一张拍摄的是霍尔果斯第二代检查厅(上图),这座贴着白色瓷砖的平房是当时口岸最“体面”的建筑。

第三代、第四代

建最大的内陆边民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道312线的贯通,第三代国门拔地而起,国旗、国徽首次在国门上“亮相”。赵守才拍摄的第三代国门照片就是彩色的了,黝黑的柏油马路贯穿国门向远处延伸。一位身穿白衬衣、系着黑色领带的男士骑着自行车。(下图)

“这是一个骑车环游中国的人,从福建出发,骑行到霍尔果斯的时候,被我拍了下来,你能看出来他快70岁了吗?”赵守才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霍尔果斯口岸迎来了恢复通关以来的第一个鼎盛期,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1991年12月,前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需要从霍尔果斯口岸进口中国的日用消费品。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市场,商品偏中低档,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也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市场。在赵守才拍摄的一张中国霍尔果斯边境贸易中心市场开业典礼的照片中,人头攒动,十分热闹。一个简易的大门门头上插满了彩旗,两旁的大标语写着“发展双边坚持对外”。

“边民互市火了,内地轻纺和五金家电生产商纷至沓来,成就了不少淘到第一桶金的商户。”来自安徽的孙梅就是其中一位,霍尔果斯给了她第一次机遇。当时,她从安徽只身来到霍尔果斯,摆地摊,销售服装鞋帽,3年后,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时装店,在这里她收获了婚姻和事业。

第四代、第五代

西部大开发中迎来新发展

1996年,霍尔果斯建成了第四代联检厅,位置向边境线方向前移了一公里多,这是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通道国门。2000年以后,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浪潮中,霍尔果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霍尔果斯口岸在第四代国门基础上加宽加高,拓宽过货通道,改造成第五代国门。“中国·霍尔果斯”等红色大字和国徽在浅黄色国门墙体的衬托下,庄严而神圣。(下图)

赵守才1998年从当地的电力公司退休,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记录霍尔果斯的点滴成长。“2006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举行开工仪式;2012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封关运营;2014年9月26日,霍尔果斯揭牌建市……”赵守才说,每一件霍尔果斯的大事,都能在他的相机里找到。

安徽商人孙梅也迎来了第二次机遇,转做贸易,进口中亚食品,在霍尔果斯销售,现在又借助电商平台按订单发往全国,每天的快递至少30件。和孙梅一样的还有河南周口人于成忠,他原是一个普通农民,在霍尔果斯从事果蔬出口生意已20年,如今他已是霍尔果斯口岸一家年出口额达上亿美元的集团公司董事长。

霍尔果斯成为了全球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七大经济特区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驱动下,霍尔果斯的无限商机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

第六代

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荣

今年9月27日,中哈霍尔果斯-努尔饶尔口岸开通,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下图),这意味着陪伴霍尔果斯人近20年的第五代国门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完成了它光荣的使命。而毗邻中欧铁路、矗立在双西公路上的新国门成为了霍尔果斯市新的地标。已在伊宁市定居的赵守才,又一次回到霍尔果斯市,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的一刻。

如今的霍尔果斯,高楼林立,商贾云集,每月会有65趟列车、6200个标准箱通过;每月一次的展会,每天上万的人流量,都让这座边疆新城显现着勃勃生机。统计表明:截至2017年,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18675家,其中创业型企业4237家,带动就业20472人。

“今年,霍尔果斯加快了一大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落地签、多点办证等优惠政策落地见效,旅游产业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今年1—10月接待游客464.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34亿元,同比增长48%和33%。”霍尔果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杰恩斯·哈德斯说。

而另一边,孙梅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投资建设的高档酒店正在赶工,明年就可开门揖客。

“国门的变化反映了霍尔果斯的巨大发展,这里的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赵守才感慨地说。

相关阅读:
外媒:滴滴直面安全挑战将成未来海外竞争优势 《创E有约》亮相2018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