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弱水:鲁迅写诗只爱在屈原身上薅毛
鲁迅的《悼丁君》,诗中意象,如湘灵鼓瑟、高丘无女,都来自《楚辞》。鲁迅写诗不多,取径也不广,却明显偏爱屈赋,有太多词语或象征都是从《楚辞》中借来的。好在《楚辞》“惊采绝艳”,是古典辞藻的一大渊薮,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有人“猎其艳辞”,有人“拾其香草”,其实换个说法就叫做薅毛。鲁迅只薅屈原一个人的毛。
三十年代鲁迅做诗的频率稍微高一些,而且大多是写给日本友人,而且写的都是楚骚的意象、意境、意旨。毛泽东送给田中角荣一套《楚辞集注》,我觉得有鲁迅影影绰绰的存在。毛读鲁读得熟,印象中日本人都偏爱《楚辞》吧。下面我们来看他的三首七绝。第一首是《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2月):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第二首是《无题》(1932年12月):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第三首也是《无题》(1933年11月):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第一首写赠的O.E.君,即日本商人小原荣次郎,在东京经营文玩和兰草。《鲁迅日记》1931年2月12日:“日本京华堂主人小原荣次郎买兰将东归,为赋一绝句,书以赠之。”四句诗用了楚辞三处,即《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湘夫人》“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彼时鲁迅正挈妇将雏躲在日本人开设的花园庄旅馆里,而四五天前殷夫、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于龙华被国民党杀害,鲁迅虽未得知,但对“椒焚桂折”的悲剧已有预感。“幽岩展素心”者,即空谷佳人,也即兰花。兰花迟暮而芳馨如故。这高洁的花儿贻赠远方的客人有何可惜呢?只是举目四望,我的故乡荆天棘地,美好的事物越益稀少匮乏了。
鲁迅和许广平
第二首是写给郁达夫的,《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有记。又是连用了《楚辞》多处。
首尾两句用《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第三句用《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但整首诗的主旨的确难解。涴(wò)是沾染。李煜词有“杯深旋被香醪涴”,苏轼词有“素面却嫌粉涴”。但“战袍”是谁的呢?我还是倾向于此诗与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情事有关,也与后来写的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命意相似。
“眉黛猩红”总以指代女子的美貌为宜,“战袍”则是期许郁达夫作为左联成员和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发起人应有的身份。“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正是需要搏杀的时候,岂可因儿女情而累风云气呢?
这样一来,纵有怨愤如屈子,也无法吟唱出《离骚》,只为秋波那一转转没了魂儿了。“秋波渺渺”双关洞庭的水波与女子的眼波。此诗亦庄亦谐,对老朋友开玩笑说别因为艳妻丧失了斗志,也郑重地劝导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小日子过得快活,翅膀会退化,心志会矮化。这话,郁达夫听是听不进去,但懂还是懂的。他日后称这首诗为鲁迅七绝中的压卷之作,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郁达夫与王映霞
再说,这首诗是和”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答客诮》同时写给郁达夫的。一首讲自己疼儿子,一首讲朋友疼媳妇,恰好是个对称。《答客诮》是抄旧作,这首《无题》却是新写的,所以还是初稿,“木落”原作“浩荡”,“猩”原作“心”,“不得”原作“亦险”。跟《悼丁君》一样,初稿跟定稿有异文,可见鲁迅的小诗是随口吟出,信手写来。回头再想,于义未安处,便改几个字。这种即兴的写作方式,最好有一个烂熟于心的密码本。
对于鲁迅来说,《楚辞》就是这样一个称手的本子。比如第三首《无题》,更是整个儿寄存在《离骚》上面。
作者:江弱水
编辑:徐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