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作队请“女鞋匠”给大脚村民做棉鞋
□《七旬母亲发愁儿子难寻合脚的鞋》追踪报道
工作队请“女鞋匠”给大脚村民做棉鞋
历时半月米东区大脚村民有新鞋穿了
都市消费晨报讯(文/记者费璇图/记者马元)鞋底是结实的橡胶底,为了防滑用小刀刻上了斜纹,黑色的鞋面内衬一层羊毛,摸起来厚实暖和。11月15日,赵红祥小心翼翼地穿上了这双新棉鞋。棉鞋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牧局驻长山子镇湖南村工作队特地找邻村村民沙玉莲为赵红祥做的,经过半个月的制作,在冬天来临的时候,赵红祥终于有了一双舒适的棉鞋。
沙玉莲为赵红祥做好的棉鞋,由工作队队长董军(左)送到了赵红祥(右)家。
42岁的赵红祥住在米东区长山子镇湖南村,有智力残疾,他每只脚有6个脚趾,脚背比常人高,脚也比常人宽,穿鞋成了他最困难的事。以前都是母亲刘桂花给儿子做布鞋,一做就是30年。12年前刘桂花意外摔伤,胳膊使不上力气,再没法做鞋了。这12年来,儿子都是穿以前存下来的鞋子,如今,存下来的15双鞋子已经穿完了。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牧局驻长山子镇湖南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董军今年2月走访村民时发现了赵红祥穿鞋难的问题。随后,董军开始四处帮赵红祥寻找合适的鞋子,除了询问周边村民外,董军还到乌市的各大商场转,但市面上鞋子的最大码是47号,而赵红祥穿50码的鞋子都勉勉强强,买不到合适的鞋子。今年6月,董军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了昌吉市的一家制鞋厂,但制鞋厂负责人告诉他,赵红祥的鞋属于特殊鞋型,要重新制作模具,成本很高,但如果愿意付3万元可以一次性做300双鞋。“没想到做鞋子这么麻烦。”董军说。
为了帮助赵红祥,工作队的队员们也加入了找鞋的队伍中,“我们问遍了村民,现在会做鞋的人太少了。”工作队队员李燕说,之后的几个月,队员们都四处打听,想为赵红祥找到合适的鞋。终于在今年9月份事情有了转机,工作队副队长帕提玛·努合曼走访自己的结对亲戚、羊毛工镇卧龙岗村村民沙玉莲时得知她会做鞋,就说起了这件事,“她立即答应了,但因为正是农忙时节,只能抽空做。”帕提玛·努合曼说。
57岁的沙玉莲在20多岁时就学会了做鞋,这些年因为生活条件变好,她做得少了。“能帮赵红祥我也愿意。”沙玉莲说。
“拿到鞋样我先试着做了一双单布鞋,谁知道鞋子做得有点小,把两边松紧剪一个口子才能穿得下。”沙玉莲说,后面一段时间因为农忙她没有继续为赵红祥做鞋,一直到地里的活干得差不多了才再次开始,这一次她可下了大工夫。
沙玉莲说:“我把我老公的一双旧一脚蹬棉鞋拆了,照着棉鞋鞋面画了鞋样并放宽了几厘米,然后把女儿的旧大衣剪开做底子,粘了很多层,最后上了条绒鞋面,鞋底纳得厚了1厘米,把废弃传送带裁剪成鞋底,一般做一双鞋只需要一个星期,但这双棉鞋因为费力,我做了半个月才完成。”
不久前,帕提玛·努合曼从沙玉莲家将新鞋子拿了回来,董军和工作队队员们送到了赵红祥家,穿上新鞋的赵红祥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双鞋真暖和,舒服,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