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开放窗口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原标题:从开放窗口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2018年10月29日,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原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光英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0岁。

王光英同志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创,敢于担当。他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融为一体,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他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王光英同志逝世当天,我正在光大对口扶贫的湖南省新田县深山里调研,听闻噩耗,悲涌心头,第一时间向王光英同志家人表达了慰问。10月31日,光大集团在总部大厅举行了王光英同志追思会,光大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沉痛悼念这位筚路蓝缕、勇于开拓的光大奠基人,朵朵黄花寄托着大家的无限哀思。

11月2日,王光英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八宝山送别。我和光大的员工代表也早早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最后一次深情送别这位令人崇敬的百岁老人。望着沉睡在鲜花丛中的王光英同志,缅怀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回顾他一生走过的光辉道路,我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他青年时代怀抱实业救国梦想艰难探索的身影,听到他在改革大潮中大胆前行的铿锵脚步,感受到他一生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赤子情怀。特别是王光英同志作为光大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带领光大人披荆斩棘、开拓奋进的艰辛历程,一幕幕回放在我的脑海中。

1981年秋,王光英同志作为全国工商联代表团成员,应澳门华商总会的邀请,赴澳门庆祝该会成立100周年,并顺道访问香港。回来后,他根据在两地耳闻目睹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情和国策,亲自起草了题为《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的考察报告。报告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需求,建议在香港设立一家综合性的具有民间色彩的公司,以香港为基地,采用全新的经营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地与外商和港澳台商开展投资、经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配合内地改革开放的需要,帮助内地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份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部委的重视和认同,国务院领导人很快就批示同意成立公司事项,并点名由王光英同志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光大实业公司(光大集团前身)于1983年4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对外宣布成立。同年8月18日,在香港举办开业酒会,出席者达1000多人,高朋云集。

光大从香港金钟的远东金融中心39层启航,贸易起家、实业开路,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窗口,为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推动内地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和香港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王光英同志任光大董事长兼总经理的7年间,以实业为主的光大在成立不久的深圳特区和珠海特区进行项目投资,为特区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在广东省江门市,光大参与投资建设的外海大桥,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的内外交通运输问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北京参与投资合作的星级酒店和出租车公司,为首都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光大参与建设的京广中心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王光英同志带领光大人从原点出发,为光大的创立、发展开疆拓土,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我们追思、缅怀王光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的家国情怀。王光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贡献。民主革命时期,他冒着危险帮助中共地下组织传送情报,掩护地下工作者。抗战时期,他兴办民族工业,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50年,他参与组织了天津工商界抗美援朝爱国游行,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嘉勉。光大初创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做国家之所需”,联系引进了大量资金、关键技术和设备。当时,正处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时期,王光英同志本着“经济当头,政治即在其中”的精神,在积极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对外宣传国家对香港问题的政策和国家对外经济工作的方针,为繁荣香港经济、稳定香港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追思、缅怀王光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的实干精神。王光英同志一生与“实”结缘。早在青年时代,他秉承“实业救国”理念,以技术入股形式与友人创办天津近代化学厂,开始步入商界,后出资创办天津利生针织厂,探索实业救国道路。改革开放初期,他受国家委托,弃“官”从商,衔命南下,兴办实业,报效国家。他为光大制定了“扎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经营方针,并且特别强调务实精神,要求“两实、两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效率和效益。1983至1989年间,王光英同志带领光大人累计为内地的轻纺、化工、机电、电子、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的上千家大中型企业引进了总值约11亿美元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中外合资方式完成了广东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发展内外联系和横向联系,与世界各国、各地区2500多家工商和金融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查阅当时的来客登记簿,仅从1983年5月到1984年10月,18个月中王光英同志在香港会见的客人就达6400名。

我们追思、缅怀王光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大胆探索的改革创举。在香港成立光大,既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的开拓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举措。在既无先例可循、又缺乏经验和人才的情况下,王光英同志给光大的定位就是“彻底破除官商习气”的公司,提出要建立一个与传统外贸经营体制不同、更能适应世界经贸发展潮流、采用国外先进经营与管理方法的企业。在公司管理结构和员工管理方面,“公司的人员要精干,层次越少越好,要德才兼备。买卖不养闲人,不接条子安插人,得罪人,只好得罪,一定要择优录取。”“用人时说明可以解雇人。”他大刀阔斧,驰骋商界,被香港与国外媒体冠以“王旋风”的美誉,从受命组建到光大宣告成立,仅用了不到50天时间。

我们追思、缅怀王光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的开放胸襟。王光英同志是公认的商界奇才,具有超前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商业精神与敏锐的市场意识。在《港澳见闻和八点建议》里,他已经使用V型、U型曲线对世界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做出预判,确定开办光大进行投资的时间节点。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由东部沿海与长江两岸所构成的T型构架观点,勾画了中国经济由东往西、南北扩展、逐步发展的态势。他明确提出,要把光大办成“世界性综合公司”。要用香港讲求效率的经营方法,专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坚持用市场化的原则按照国际惯例做生意,吸收有才能的港澳人士和外籍人士。这些理念与举措,到现在看仍然是超前、专业的。创业初期,他以开放的胸襟广交朋友,以友促商,先后接待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副总统蒙代尔、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等。其中,仅基辛格就先后到访光大3次,与王光英同志及光大结下了深厚友谊。通过交流、合作,不少外国朋友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增强了到中国投资的信心。

我们追思、缅怀王光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的崇高风范。王光英同志为人达观、心胸宽广,心系国家,讲求奉献。他诠释“光大”即“光明正大也”,勉励大家要有致力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不要老考虑个人,告诫同志“如果脱不开‘我’字,把‘我’字搁进去,好多事就弄不清楚”。他提倡艰苦朴素勤俭办一切事,“两袖清风,为国争光”“一分钱也要掰成八瓣用”“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一律不花”,和大家一起在沿街小铺里吃饭或是买点东西在房间吃。他以诚待人,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当领导不要口里说一套,回来做一套”“要求人家,你也那样做,就行了。”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回味,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警醒。

35年前,王光英同志乘改革东风,擎炬前行,创立光大。35年来,光大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同命运,与伟大时代同行,在时代之光的照耀下生根发芽,蓬勃生长。35年来,光大人传承、发扬着创业之初的优秀基因与精神财富,向光而生,茁壮成长,整体实力跨上新台阶,品牌实力得到新提升,经营发展开创新局面,海外布局实现新突破,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环保、旅游、健康等战略业务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境内外拥有13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百年风雨,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落实党中央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光大集团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提出要按照“两步走”的战略路线,用5—10年时间,把光大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在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中,光大人将坚定“敏捷、科技、生态”战略转型方向,坚定创新驱动思维、整合推动思维、国际化思维、市场化思维和数字化思维,坚定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大财富、大资管、大投行、大环保、大旅游、大健康六大战略业务单元。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为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着力培育光大软实力,弘扬家园、阳光、崇商和担当的光大新文化,为光大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岁月流转,薪火相传,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光大人将用攻坚克难的精神、卓有成效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告慰王光英同志!

(作者为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关阅读:
他们,蹚过雷区每寸土地 信用“存”起来 生意火起来(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