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脚比路长 一心为民(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原标题:脚比路长 一心为民(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立青农布(右)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茂顶村贫困户纳旺家中进行家访。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国庆假期,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党委书记立青农布一天也没歇。“年底脱贫攻坚验收,不一家家看一遍,心里不踏实。”

2011年3月初,立青农布背上行囊,从德钦县城出发前往离家228公里的羊拉。土路积雪、落石塌方,那次到羊拉,立青农布颠簸了两天,从此一待就是8年。8年来,为了脱贫,他苦劝群众搬出大山;为了安定,他带领干部坚守大山;为了致富,他多方努力打通全部村组道路,让更多群众能方便地走出大山。

用心动迁,带领群众搬离“世外荒原”

羊拉路远,远到被称作“世外荒原”;规吾村更偏,高寒山区,山路险峻。由于交通闭塞,进出一趟规吾村得一两天;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规吾村的出路在搬迁。

2012年,当地政府决定将规吾村搬迁至条件更好的奔子栏镇达日村。事情一定,立青农布立刻往村里赶。遇上大雨,公路瘫痪,直到晚上9点才赶到规吾村,来不及换衣,立青农布立马进行“雨中动员”。

立青农布说完乡里决策,群众报以沉默。打破沉默的,是村民谢主的一句“我不愿意!”谢主家才在村里建了小卖部,一旦搬迁,意味着建小卖部的钱打了水漂。

“你说的那里啥都不长,除非沙子能吃,不然我们搬了也得饿肚子。”“牦牛咋搞?生猪咋办?”群众你一言我一语,不搬没有出路,可动迁并不容易。村民见有人带头反对,纷纷用“大家都搬我就搬”搪塞。

立青农布决定先啃硬骨头,说服谢主。第一次去,被轰了出来;再登门,对方干脆闭门不见。眼见着正面工作停滞,立青农布决定采用迂回方式。立青农布趁着谢主在外工作的女儿休假回家,软磨硬泡终于踏进了谢主家门。看老人思想松动,趁热打铁,立青农布特地安排了一次“实地考察”,谢主终于同意搬迁。

立青农布再去搬迁点,谢主老人格外热情。“当初的顾虑都没必要,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好多了。”

如今,羊拉乡已有700多人实现搬迁安置。村民搬离,野生动物入住,数百平方公里无人定居区,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2018年,羊拉乡又上报了涉及11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将更加艰巨的工作任务主动扛在肩上。

调处纠纷,创下连续5年未发生刑案纪录

羊拉乡地处川滇藏三省区接合部,不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虫草,个别村民受利益诱惑跨界采挖虫草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就可能爆发群体性矛盾。

2015年7月,羊拉乡羊拉村登拉片村民小组与西藏芒康县索多西乡大海隆村两个村民小组之间发生山林和牧场纠纷。为了平息矛盾纠纷,立青农布一方面向县里面汇报争取支援,另一方面积极与对方乡党委取得联系,第一时间组成工作组入驻纠纷现场。“两地群众不握手言和,干部就不下山”,这一待就是多天,终于平息了纠纷。

而就在立青农布调解纠纷时,立青农布的妻子因静脉曲张疼痛难忍、多次昏迷,被紧急移送至大理附属医院手术治疗,只能由立青农布的表妹请假照料。由于长期坚守羊拉,立青农布很少能够顾得上家,年逾古稀的父母成为“留守老人”。

如今,每年虫草采挖时节,立青农布仍会花三四天时间徒步爬到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虫草山开展宣传和说服教育工作。到羊拉以来,立青农布每年所参与调处的各类矛盾纠纷平均在40起以上,羊拉乡还创下了连续5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的纪录。

打通道路,52个村民小组全通公路

“人在路上走,鹰在脚下飞”,羊拉的公路一直被称为“天路”。有人形象地说:“在这里工作的人,把生命的一半交给头顶上的飞溅落石,另一半交给脚下的万丈深渊。要是出车祸,往往是‘空难’。”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羊拉乡还没有一寸公路。“当时为了建水电站,在大型设备的搬运过程中,每经过凶险路段和危险的江河便桥,是党员的先站出来。”立青农布说,现在条件好多了,但这种精神不能丢,遇到事儿,还是党员先上。

没有路,就没有人流物流,也就没有财流。交通建设推进难,但却关系羊拉乡的持续发展。上任以来,立青农布将重点放在了公路建设上。立青农布说,通过8年的努力,羊拉乡已经不再是交通死角,逐渐融入川滇藏旅游环线,从交通末梢成了交通要道,羊拉的发展面貌彻底改变。

羊拉八年,高原的紫外线让立青农布的肤色加深,也加深了他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羊拉八年,不知穿破了多少双鞋,立青农布却说“脚比路长”。八年不短,立青农布说:不当漂在水上的浮萍,甘做沉在水底的秤砣。

父母年迈,两地分居,“不是不想离开,但总要有人留下。”立青农布说,谁都知道羊拉偏远,条件苦,可群众需要党委政府。

相关阅读: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吸引众多参观者 “四岁”沪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超1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