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靠“污染搬家”治黑臭水体,辽源治污该先治敷衍作风
▲仙人河河道垃圾、粪污遍布,群众反映强烈。生态环境部供图
中央环保督察组14日晚再次通报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吉林辽源市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不幸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图片,直观地呈现了辽源市仙人河河道垃圾、粪污遍布等污染现状。通报指该整治项目既未达到黑臭水体整治目标要求,也未达到督察整改的序时进度,沿岸群众反映强烈;还称其在下游河道实施的“建坝截污”,只是“污染搬家”,没有起到治污效果。
早在2017年8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即将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作为督察重点,指该项目长期未实施。而吉林省整改方案要求,辽源市应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仙人河截污干管迁移工作,明年12月底前消除仙人河黑臭水体。现在看来,阶段性整改落空无疑。
从通报情况来看,吉林辽源市可谓“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仅从图片来看,就令人触目惊心。
作为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的责任主体,在此番“虚假整改”中,当地政府可谓有“三宗罪”。
一是虽然明确制定《辽源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但是只留停在纸面,光说不练;二是敷衍应付督察整改,大量浪费财政资金,如对截污干管迁移等一期工程所需5亿元资金仅拨付1000万元,导致控源截污进展缓慢,又如“污染搬家”;三是相关部门出台的整治方案和技术路线考虑不周、论证不够,清淤疏浚工作启动滞后。
在推进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辽源市在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上敷衍应付,搞“假整改、真污染”,关键不在于困难限制了作为,而是在环保与治污上不担当。
无论是从十九大明确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决胜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还是最严《环保法》实施和中央环保督察组掀起的环保风暴,都昭示着,污染防治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为政基本功。在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环保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很多地方政府早应转变观念:治污与环保应成为地方政府理政的“硬杠杠”,而并非可做可不做的“选答题”的观念。
实际上,如辽源一样的“虚假整改”,本质上还是发展与环保对立的观念在作祟。而实际上,二者完全可以完美结合。近日媒体报道的南宁邕江整治,就是将邕江整治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既打造出百里秀美邕江,完成了污染整治,还推动了旧城改造、推进了沿线商业提档升级的良好案例。
此前,面对久拖不治的汕头市黑臭水体,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建议汕头市领导们住到老百姓旁边,直到水不黑不臭,汕头“四大班子”成员最终照做。而今,同样的问题再度在辽源市上演,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领导也去仙人河边住一住,真正体验下当地居民之苦。
对黑臭水体视而不见,对上敷衍塞责,将环保治污工作化为“纸上谈兵”;对下无视民众需求,置民众利益于不顾……对辽源市相关部门的虚假整改,只有启动严肃的问责机制,真正落实一票否决制,才能回应民众的关切,确实推动当地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
□ 杨于泽(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