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落马官员们写忏悔书 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它

原标题:以严密的法网和触及灵魂的教育打消贪官侥幸心理

来源:检察日报

11月11日,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撰文,剖析众多落马官员的侥幸心理。文章指出:“‘侥幸’是忏悔书中的高频词。这些人在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过程中,并非不知道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非没想过可能付出的代价,但就是收不了手、刹不住闸,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深深中了‘侥幸’这种毒。”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有力打击腐败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然而,即便是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党中央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为了金钱利益铤而走险。原因何在?侥幸心理就是症结之一。

侥幸心理不是腐败官员们新添的毛病,而是由来已久的顽疾。尽管各自的症状和表现有所不同,但病根是一样的,那就是:但凡中了“侥幸”这种毒的腐败分子,要么是对法律法规仍心存幻想,表现为绞尽脑汁钻法律政策的空子,或想方设法找灰色地带打擦边球;要么是对个人逃避处罚的能力估计过高,表现为自信地认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无人能知无人能晓,或坚定地相信就算被发现,只要百般抵赖、避重就轻,最终依然能够蒙混过关。

打蛇打七寸,治病要除根。祛除侥幸心理的病根,就要从法律政策和心理防御两方面入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一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法先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从出台监察法到修改刑诉法;从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写入党章,到三年两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举一动持续释放强烈信号: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大网正不断织密,腐败分子切莫心存幻想!下一步,各地各部门应加大贯彻落实各项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力度,让这张大网真正实现密不透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才能对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真正起到强大震慑作用,让他们彻底死心。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党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工作方针。祛除侥幸心理的病根,也要坚持这一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为此,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很多好做法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总结推广。然而,不断曝光的腐败行为说明不少党员干部仍心存侥幸,不收敛、不收手,也说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搞廉政教育只是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廉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明白做人为官的真谛,认清底线、红线和高压线,明辨是非对错,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廉政教育就必须触及灵魂——坚持树立正面榜样,持续释放正能量,让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远离违法犯罪的深渊;坚持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让心怀侥幸者惊出一身冷汗,自觉主动地放弃幻想走正道,真正形成“不想腐的自觉”。

责任编辑:余鹏飞

相关阅读:
东莞市商务局:尽早谋划明年工作计划 探索十年 四川“飞地经济”从省内“飞”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