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西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原标题:江西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变道超车”“换车超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地处内陆腹地的江西,发展先天条件并不占优。然而,近年来江西经济发展持续飘红,工业增速连续4年保持中部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呈现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近期,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江西各地,探寻江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动因。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窗口期,江西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18世界VR产业大会日前在江西南昌落幕,刷爆江西人朋友圈的不仅有最前沿的VR技术、最知名的产业大咖,更有对江西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期许,彰显江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2016年2月,南昌市抢抓VR产业起步机遇,在全球第一个开展了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布局。两年来,南昌在全国率先打造VR云中心等4大中心、VR标准平台等4大平台,基本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应用、投资等为一体的VR全产业链,正成为全国VR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布局VR产业,是江西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风口”下的一招先手好棋。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认为,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正在重构,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而且基本处在同一起步线上,为江西发挥资源、区位、生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将率先起跑、领跑,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一代移动物联网的兴起,让鹰潭这座因铜设市的传统工业小市站上了新一轮信息产业的潮头。抢抓产业发展“窗口期”,鹰潭市短短两年就实现了城市移动物联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在国内的“四个领先”,并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移动物联网)示范基地。从鹰潭起步,移动物联产业在江西方兴未艾。目前,江西共部署NB-IoT基站4.1万个,NB-IoT连接数达到28万个,全省基本实现NB-IoT、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全域覆盖,网络建设领跑全国,集聚了国内160多家移动物联网企业,打造出“物联江西”。

为了抢抓通航产业发展新机遇,江西仅用7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建成了瑶湖机场,将作为中国商飞的大飞机核心试飞基地,在年内承担C919试飞任务,成为江西承接国家航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以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为主干、航空服务为支撑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正在江西加速形成。近3年,江西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都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长。

见势早、动作快、措施足,成为江西布局新经济、发展新产业的显著特点。针对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江西实施“一产一策”,分行业细化目标,大力推进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倍增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1.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

面对新一轮产业分工和全球资源再优化再配置,江西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形成了沿海城市产业规模成熟,并逐步延伸到内陆地区的产业格局。对于这场产业转移的浪潮,江西选择性地盯准了移动终端、数字视听、LED3大细分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江西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

“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生产要素资源有限,如果要和其他区域开展全方位产业竞争,可能在每个领域都会处于被动地位。”南昌高新区招商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前,区里费了很大力气引入了一家知名企业的手机整机生产基地项目。但是,由于配套不足,该项目运营了两年就“草草收兵”。此后,在对接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的过程中,南昌高新区不再一味贪大求快,而是通过聚焦资源、政策叠加、协同创新,补短板、强配套、延链条,着力解决企业在转移中的“痛点”。“目前,南昌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本地配套,3年内手机整机产量将达2亿台,推动南昌成为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之一。”南昌市工信委主任何琦说。

完成产业转移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要以创新科技为前提。在江西看来,要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提前稳固自身优势,就得拿出“看家本领”与国内外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博弈。

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军林兴奋地告诉记者,继“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中心又在黄光、绿光、红光、下一代无荧光粉LED照明以及新型MOCVD高端装备等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目前,中心研发的黄光LED电光转换效率达到21.5%,远高于国外公开报道或可查询到的最高水平。

围绕这一“世界级技术”,江西补链、延链、强链,提出建设“南昌光谷”,打造LED“世界级产业”。2016年底, 南昌光谷发布全球LED事业合伙人计划,采取以硅衬底LED技术合作换产业发展的模式,重点瞄准国内外高端LED细分市场,选择排名居前的小巨人企业进行并购投资,引导支持现有LED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实现“全球并购、南昌制造”。目前,南昌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备外延炉制造、MO源、外延片、芯片制造与封装、显示屏、照明产品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周期不同于以前,其基本决定因素不再是市场、成本,而是新技术的研发和需求。”江西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创新步伐,江西先后出台《江西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为江西深层次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提供动力支撑。2018年,江西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双百”行动,力争年内将100家以上高技术企业转成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转成高技术企业,力争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1.4%。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江西紧紧扣住提质增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在旧动能中孕育新能动

新余,曾被誉为江西的“经济小巨人”。然而,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新余钢铁、光伏等主导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领跑者”坠入“谷底”。面对这些曾经辉煌的产业,是让他们一蹶不振,还是和企业共渡难关?新余选择了后者。

“这些产业不是夕阳产业,依然是新余的传统优势产业。”新余市工信委主任刘力恒说,新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加大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传统产业在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多元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新生。

上饶是铜资源大市,直到2010年,有色金属仍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2.6%。在产业转型的“阵痛”中,该市大力培育壮大光电、光学、汽车“两光一车”主导产业。光学产业是上饶工业经济的“老字号”,“凤凰”牌相机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围绕“镜片—镜头—模组—成套设备—研发”的光学全产业链做文章,上饶已经聚集了大大小小光学企业近300家,奠定了上饶“全国光学产业基地前三强”的地位。与此同时,利用“上饶客车”这一“老底子”,加大产业招商,延伸产业链,目前已汇聚了6个整车、1个发动机以及50余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光伏产业已形成了“硅料加工—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业链,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光电转换率稳居全球第一。

江西省工信委主任杨贵平介绍,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江西紧紧扣住提质增效这一核心,坚持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做大增量,对处在困境的传统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不是简单地关停、清算,而是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等有利因素,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通过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江西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万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启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3年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重塑传统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592.5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4.5%和24.4%。

相关阅读:
山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 本周全省天气要“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