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群白鹈鹕被困北塔山荒漠 众人合力“生死营救”13只幸存
都市消费晨报讯(文/记者赵梅图/视频新疆观鸟会提供)也许是受冷空气影响在南迁途中迷路了,11月7日,成群白鹈鹕滞留在新疆北塔山牧场的戈壁滩中,飞不动了,它们又冷又饿,情况危急。幸好新疆观鸟会护飞队发现了它们,在护飞队、北塔山牧场畜牧二连村委会和新疆林业部门的联合救助下,11月8日下午,这群白鹈鹕中的13只被送往当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得以幸存。
牧场来了一群“骆驼鸟”
据新疆观鸟会理事长、此次护飞队队长苟军介绍,当地牧民告诉他们,这群白鹈鹕三天前就来到了牧场,当时,它们停落在戈壁滩的一座土包上,大约有40只,其中的十余只休息了一阵就飞走了,剩下二十多只起起落落,陆续停落在牧场附近的羊圈、水洼旁,再也没有起飞。
牧民起初并不知道这种大个头、大嘴巴的怪鸟叫什么,他们发现长相怪异的大鸟缩着脖子的模样很像家里养的骆驼,就叫它们“骆驼鸟”。
他们发现这些飞不动的“骆驼鸟”一直在地上寻找吃的,可是牧场的戈壁滩并没有吃的,只有干枯的草根和石头。于是牧民纷纷回家拿水、馒头、菜叶,撒在“骆驼鸟”附近。他们不知道,这些“骆驼鸟”主要吃鱼类,不吃馒头和菜叶。
11月6日,一个牧民发现自家院落又停留了一只受伤的“骆驼鸟”,担心夜间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会冻死这只大鸟,他把它送往当地警务站。
“护飞行动”联络救助白鹈鹕
据库甫边防派出所畜牧二连警务站冉站长介绍,11月6日,这只白色大鸟送过来时,翅膀有些划伤,精神状态很不好,“伤口在渗血,耷拉着脑袋,脖子缩着,看着个头比家鹅还大,可抱起来只比家鸡重了一点点。”看样子是饿了一段时间了。他们拿了一些大米给它,发现它并不吃大米,一发现有人靠近它,还会发出嘶哑的恐吓声,张开宽大的嘴巴做出啄人的姿势。
担心这只不吃东西的大鸟会饿死,11月7日,警务站四处联系救助单位,终于从到当地“护飞行动”志愿者那里得到可以救助的消息。
据苟军介绍,11月7日,他们在当地观鸟中发现这些滞留的白鹈鹕后,非常担心它们能否继续南迁,“它们中有成年鸟,也有亚成体鸟,在当地水塘、羊圈、路边陆续发现了25只,精神状态很不好,都蜷缩着身体卧在原地不动。”他说,因为太饿,体力可能已到了极限,加上当地气候寒冷,白天气温零下七八摄氏度,夜间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如果不对它们救助,它们有可能会饿死或冻死在这里,无法继续南迁。”苟军说。
据了解,白鹈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型水鸟,近几年,新疆的石河子、塔城、莎车等地湖泊和湿地,每到迁徙季节,几乎都能看到少量白鹈鹕停留,但在荒漠地带出现大群白鹈鹕停留却属罕见。
当天下午,他们就联系了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处,其负责人当即回话,安排管辖区的林业部门前去救助。
13只白鹈鹕送往救助中心
据昌吉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郭主任介绍,当晚接到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处的安排后,当地林业部门连夜安排了三辆救助车辆,11月8日一大早,他们就驱车赶往北塔山牧场。
为了安排一个最佳救助方案,当天上午,新疆观鸟会护飞队和林业部门商议后,还特意征询了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的意见。
据马鸣分析,白鹈鹕距离新疆最近的繁殖区位于中亚地区巴尔喀什湖,每年10月至11月,它们南迁南亚和北非途中,会途经石河子、奎屯等地的湖泊和湿地,但是数十只白鹈鹕南迁途中出现在没有湖泊的北塔山戈壁却很罕见,“它们现在的位置偏东,已经偏离南迁线路方向,有可能受恶劣天气影响迷路了,加上当地气候寒冷,它们飞行能力又差,不实施救助,它们可能困在当地饿死或冻死。”
在得到专业人士“应该对滞留白鹈鹕全力救助”的意见后,当日中午,大家开始在当地全力搜救滞留的白鹈鹕。
“先把畜牧二连警务站的那只受伤白鹈鹕放进救助车辆中。”郭主任说,在前往当地水塘救助那群白鹈鹕时,工作人员颇费了一番功夫,“结冰的地方还好救助,有的水塘没结冰,它们看到有人过来,就开始来回在水里游。”在新疆观鸟会护飞队和当地牧民的齐力帮助下,工作人员终于从水塘救出部分白鹈鹕。
据郭主任介绍,11月8日下午,工作人员共计搜救到17只白鹈鹕,其中4只白鹈鹕发现时就已死亡。截至18时,仍有一群白鹈鹕在当地附近荒漠徘徊,“这群白鹈鹕一直在空中飞,暂时还无法救助。”他说,林业部门会和当地牧民和警务站随时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它们无法南迁,会立刻赶往当地救助。
据介绍,日前,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已将13只白鹈鹕送往昌吉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先把它们安置在救助中心恢复体力,等明年春天天气转暖时,我们再将它们放归野外。”
据了解,2018年秋冬季志愿者“护飞行动”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牵头组织,新疆观鸟会护飞队负责新疆区域的实施,其范围遍及全国候鸟迁徙通道的停歇地和栖息地,在保护鸟类资源、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