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元素”闪耀珠海航展
ESR-Ⅰ外骨骼机器人
AT-200货运无人机
第12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在广东珠海开幕,本届展品结构首次实现了“陆、海、空、天、电”全覆盖,国产大飞机家族和长征系列火箭集体亮相备受瞩目。与此同时,包括电科航电、成都纵横、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中电锦江等多家成都公司参展,“成都元素”闪耀珠海航展,“成都造”产品也受到热烈追捧。
首次完整展示
AG600飞机通信导航系统
本届航展上,电科航电作为航电系统统一供应商,首次完整展示了刚刚水上首飞成功的“鲲龙”飞机的通信导航系统。
通信导航系统相当于飞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眼睛”是指飞机导航系统,为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主要包括GPS定位和导航等。“耳朵”和“嘴巴”是指飞机的通信系统,主要为机组人员实现飞机与地面台之间、飞机与飞机之间的高频语音通信,飞机与地面塔台之间高频语音通信、飞机内部不同站位之间的话音通信等。
AG600通信导航系统负责人介绍,AG600飞机通信导航系统是首个国内主导设计研发的大型民用飞机通信导航系统。电科航电负责系统设计和集成研制,并联合国内供应商自主研制系统级核心航电设备,而电台等外围产品则采购国外成熟的货架产品。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供应商在核心设备研制和系统集成的主导性,也能充分利用国外成熟货架产品的优势。
据介绍,作为系统核心设备的RTU,已经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TSOA,RIU、AMU等设备的适航取证工作也基本完成。电科航电通过独立自主研发,大大提高了民用适航产品的研制能力,为我国大飞机软件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由电科航电与中电科泰雷兹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个“吊挂+无线”机载娱乐系统产品iWO-1000正式发布。“iWO-1000可实现前所未有的乘客互动娱乐场景,通过策划各类机上主题活动,更大程度上体现航空公司的个性与特色文化。”相关负责人指出,该产品的推出,为客舱娱乐和方兴未艾的航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CW-15大鹏固定翼无人机
可在移动平台进行起降
作为国内首家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业化的公司,成都纵横携旗下大鹏系列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包括CW-007、CW-15、CW-25及安防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等。其中CW-15和CW-25大鹏无人机是成都纵横首次亮相的新产品。
据成都纵横董事长任斌介绍,CW-15大鹏为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航时达2小时。CW25侦察监视无人机系统,具有6小时的超长航时,50公里的作业半径。作为垂直起降固定翼,大鹏无人机能够实现定点悬停,是此次展会的亮点之一,但成都纵横此次带来的最大亮点,是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在移动平台进行起降。
在成都纵横的展位上,大屏幕一直播放着案例视频:在宁波,一架CW-15D大鹏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从渔政执法船的甲板上迅速起飞,执行象山港休闲渔船作业巡查等任务。据任斌介绍,这次活动是成都纵横联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拓展船载无人机空中巡查高度、机动性和多任务性的一次探索。未来,这种移动起降无人机作业形式,会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维护渔区社会安定稳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无人机移动平台起降难点是在动态过程中精准降落,以移动的执法船为例,就是怎么实现船在前进中伴随着横摇、纵摇、沉浮的运动时,无人机精准降落。”任斌表示。
AT-200货运无人机
已完成多次试飞
在此次航展上,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也携旗下明星产品——AT-200参展。这家位于双流区的企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大型吨位无人机(货运无人机、军用特种无人机)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发设计、总装交付;以及构建基于大型货运无人机适航审定、运行管理和维保服务为一体的无人航空货运系统。
其中,由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工热所共同研制的全球首款吨级货运无人机——AT-200货运无人机已于2017年10月完成多次试飞,并于今年6月获批为国家民航局大型无人机适航审定试点单位。去年,AT-200成功首飞。一年来,研发团队针对未来应用场景和适航审定要求,进行了优化飞行控制与系统升级工作。实现了驶入驶出功能、航管应答及通讯监视功能、航管语音通话功能、货物装载功能等,进一步完善了货运无人机的航线运输能力。
此外,朗星还将打造一个包括研发中心、总装厂房、试飞基地、运营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无人机系统运营公司。目前办公研发大楼(含实验室和小型无人机装配车间)已经投入使用,总装车间、滑行试验跑道、停机坪正在建设中。
ESR-Ⅰ外骨骼机器人
可背负60kg负载实现长距离行走
作为军工电子行业的骨干企业,中电锦江在这次珠海航展除了展示公司防空预警产品之外,另携要地防护系统和外骨骼机器人两套产品的实物参展。
据了解,ESR-Ⅰ外骨骼机器人是一个可以降低穿戴者体力消耗,增强负重携行能力的系统,是为解决成都中电锦江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兵装备到达预定地点“最后1公里”的问题,该项目同时获得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在技术方面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和四川纵横科宇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强强联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该系统是由机械系统、智能感知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四部分组成。穿戴者可以借助外骨骼机器人实现背负60kg负载的情况下实现在硬地、砂石地面、泥泞地面等复杂路面上的长距离行走,省力70%。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用在公安消防、抗震救灾、地质勘探、康复医疗等民用领域。(记者 杨彩华 宋妍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