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取之在义不在官
●取无大小,官无高低,凡事都要讲一个“义”字。没有大义存心,不能正道直行,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危险。
取舍之中有大道。对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应取之在义、在德、在法,千万不可倚仗权力巧取豪夺。
《新唐书》中记载,唐人钱徽任太子右庶子时,将领韩公武想结交朝廷官员,以方便自己日后提拔升迁,于是便大肆贿赂朝廷官员。韩公武送给钱徽大量钱财,但都被坚决拒绝。有人劝钱徽,你又不是手握大权的官员,没有必要拒绝。钱徽却严肃地说:“取之在义不在官。”意思就是说,别人的馈赠该不该收,取决于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不在于官职大小、地位高低。
取之在义不在官,是从政为官者都应严格保持的操守。然而从古往今来的记载中不难发现,认为“权力就是金钱”,对别人的馈赠来者不拒的,不乏其人;认为众人皆收,自己也不能例外,否则就会被视为“另类”的,也大有人在。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收了不义之财就会落入陷阱。
为官者,取之在义,才能行稳致远。钱徽进士及第之初,曾任谷城县令王郢的谋士。王郢豪爽好客,喜欢结交三教九流,而且挥金如土,常用公款请客送礼,案发后被革职查办。观察使樊泽负责查办此案,发现涉案的人很多,但只有钱徽一文不取、清廉自守,于是就将他留在身边做事。钱徽秉持大义,始终洁身自好,一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唐人陆贽,也是一位有大节、守大义、讲大德之人。陆贽当宰相时,很多人给他送礼,他都坚决拒绝,一概不收。陆贽认为,“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倘若为官者义字当头,严守官德,带头肃清贿风,官场风清气正就有望实现。否则,“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
古之为官者,不少正是因为品行高洁、官德卓著,才得以青史留名。史料记载,唐人韦贯之“自布衣至贵位,居室无改易。历重位二十年,苞苴宝玉,不敢到门”。右仆射裴均的儿子曾带万匹细绢,请他写一篇吹捧裴均的墓志铭。韦贯之回答:“吾宁饿死,岂能为是哉!”宋人杨万里,平生廉介清洁。当朝权臣韩侂胄修筑了一座南园,嘱托杨万里写一篇《南园记》,并许之以高官厚禄。杨万里非常鄙视韩侂胄的行径,斩钉截铁地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取之在义不在官”,今天看来,仍不过时。很多优秀党员坚守底线,追求高标准,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该拿的东西一点不拿,不该占的东西一点不占,彰显了共产党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情操。然而,也有少数党员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就膨胀了,认为自己官越大,就越应该享受荣华富贵。他们把道德操守、党性修养抛在脑后,大搞以权谋私,来者不送礼就进不了门,礼不重就办不成事。如此唯利是图,结局必然是“入瓮”。
取无大小,官无高低,凡事都要讲一个“义”字。没有大义存心,不能正道直行,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危险。党员干部只有常用信仰之泉滋润心田,常以理想之风荡涤迷雾尘垢,常凭纪律之弦绷紧操守底线,才能不为名缰利锁所缚、不为金钱欲望所俘,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