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驾歼10B做“眼镜蛇机动”的,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
来源:长安街知事
“眼镜蛇”“落叶飘”“赫伯斯特”……在昨天的珠海航展开幕式上,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惊艳亮相,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机动表演,不仅让现场观众连连惊呼,更吸引了世界众多目光。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眼镜蛇机动”。在机动过程中,飞机机头突然上扬,进入失速状态,就在观众以为飞机失控要坠毁的时候,又突然恢复正常飞行姿态。这一动作由前苏联飞行员普加乔夫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首次试飞成功。
“实现过失速机动飞行,充分体现了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优异的飞行性能,体现了我们英雄试飞员精湛高超的飞行技术。”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现场总指挥、航空工业副总经理杨伟说。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驾驶歼-10B完成飞行表演的试飞员李吉宽,于昨晚获颁第十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可谓实至名归。
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
李吉宽出生于1975年3月,17岁时入伍,现任空军某部参谋长,大校军衔,先后参与完成十余个型号飞机、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武器的鉴定定型试飞。
李吉宽
都说试飞员是和平时期距离死神最近的人,此言不虚。他们为了测试新机型、新装备,必须要探索飞机的边界状态。失速尾旋、空中停车、大攻角、低空大表速……这些突破极限的尝试,一次次考验着试飞员的胆量和气魄。
回忆起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经历,李吉宽坦言,“真是到鬼门关走了一遭!”当时他驾驶歼6飞机试飞小速度离陆科目。出特情的时候刚刚起飞,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坪;他不断拉杆、蹬舵都无济于事,最后他已经感到无能为力,没有高度,根本无法跳伞;最后,他选择了松杆,等待命运最后的宣判。没想到的是,杆一松飞机就改平了,他立刻不假思索地开加力,机头一仰,直入云霄……
面临风险考验,岳父岳母曾多次劝说李吉宽转业,但妻子知道,李吉宽将试飞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飞,还是要飞的!”
李吉宽曾承担某型炸弹挂装某型飞机投放靶试和某型“昼夜型瞄准吊舱”设计定型的任务。这两项任务都是首次在我国实施的科研试飞任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相关试飞理论,那时驻地航空厂、院图书资料室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隔一段时间,李吉宽就拿着那本平时记下问题疑惑的本子去请教地方院校的专家学者。
最终,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两个科目的操作要领,顺利的完成了试飞任务,极大的提升了我军精确打击能力,结束了我军没有夜间精确打击能力的历史。
2008年3月,李吉宽参加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专项培训。面对陌生的航空领域,他与战友们凭借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以惊人的毅力,在40多天的时间里,完成了9个机型的飞行培训任务,整理出的理论学习笔记和飞行体会近5万余字,最终取得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试飞员证书。
在昨晚的颁奖典礼上,组委会给李吉宽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新机试飞,他不断拓展飞行与自我的边界;刀尖旋舞,他以经验与沉着铺就新路。目标始终坚定:向祖国交付能打硬仗的飞机!”
高水平发动机到底有多难造?
“如今大家可以对我们的飞机更加自信,同时也可以对我们的发动机更加自信。”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总设计师王海峰介绍,由于歼-10B是单发飞机,采用的是轴对称360度偏转的矢量喷管,这对发动机提出了气动、热、载荷、控制等一系列挑战。而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成功实现了航空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发动机被称作战机的“心脏”,对战机机动性与作战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发动机的研制投入高,周期长,涉及技术领域非常庞杂,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航空发动机都是我国航空技术方面的“短板”。
有专家指出,此次亮相的歼-10B战机,搭载的是带矢量喷口系统的涡扇-10“太行”改进型发动机。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太行”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从1987年立项到2005年定型,18年间,“太行”总设计师张恩和倾注全部心血,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带领参研人员投入研制、反复试验,在物质、资料、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先后攻克了多项重大技术关键,解决了几百个技术问题。
定型后的几年中,“太行”仍暴露了一些试飞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在磕磕绊绊中走上了堪用的道路。
“太行”发动机
随着“太行”的表现渐趋稳定,新工艺开始被逐渐应用到新批次“太行”发动机的生产改进中,也就有了今天的国产推力矢量发动机。
推力矢量技术是指发动机推力通过喷管或尾喷流的偏转产生的推力分量,来替代原飞机的操纵面或增强飞机的操纵功能,对战机的隐身、减阻,减重都十分有效,是世界五代机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美国的F-22战机正是因为运用了此技术,才有了高机动性与隐身能力。
“成绩得来不易,但我们不会就此驻步。”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现场总指挥杨伟表示,“推力矢量技术是一个通用技术,未来任何一型飞机有所需要,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进行应用。”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当被问到“歼-20未来是否会换装矢量发动机”时,作为歼-20总设计师的杨伟表示,“你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上,但你怎么知道没有用上呢?”这个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让我们对国产战机的未来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