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贸易便利化加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上海11月6日讯 (记者 郭静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质量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在11月6日举办的质量基础设施促进贸易便利化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嘉宾们纷纷表示,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认,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通行”,是构建投资贸易信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表示,作为中国计量的主管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十分重视中国计量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以开放和国际接轨为原则,着眼计量领域的多双边交流与合作,既为国际计量互认制度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又积极加入和签署计量互认协议,并推进计量互认制度有效实施。
全面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强化标准先行意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崔钢介绍,标准是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技术基础,已成为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积极通过标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推动专业领域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通过与沿线国家开展标准互认,将为市场提供便利。”
“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为例,虽然截至去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超过3.6万家,然而据统计,百人以下机构数量占比96%,仅为本省服务的机构数量占比88%,而能够提供跨境服务的机构不到300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司长许新建说,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小散弱”现象突出,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竞争能力不强,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制约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行业发展。
许新建表示,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机会平等,系统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市场发展,将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惠普就见证并助力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实践以及质量环境的不断提升。”惠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黄天聪介绍,惠普在质量管理实践中推行“全质量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注重质量攀升全球价值链,用全球发展的眼光执行质量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要求,管理和提升客户体验和以客户需求为本的质量要求,坚持以“质量准则”驱动创新,打造并提升品牌附加值。
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保持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尤为关键,只有高质量产品才能在国内和国际消费市场中站稳脚跟。对此,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亦有同感,他认为,质量基础设施对于检验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市场标准和要求至关重要,增进对中国质量基础设施体系的了解,提高遵守中国市场监管和市场要求能力,将促进贸易伙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建共用共享质量的关键作用。“越是市场竞争充分的领域,产品质量就越好,越具有国际竞争力,开放与竞争是提高产业经济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驱动力。”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说,促进贸易往来、服务美好生活,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张茅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契机,充分发挥标准在创新、规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标国际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解决标准缺失、滞后、老化问题,弥补民生和安全领域短板;要紧跟科技创新步伐,研究建立新一代计量技术和基准;要加大认证认可改革力度,规范认证市场和收费,清理认证乱象,提升认证认可公信力,扩大国内短缺的认证服务进口,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大检验检测改革力度,强化市场开放与竞争,打造一批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助推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