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昨夜美国公布的豁免名单有中国,这次伊朗会崩溃吗?
来源:瞭望智库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日消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美国周一公布对伊朗制裁豁免名单,中国大陆、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在列。
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可以与伊朗做生意。
文 | 马骁 瞭望智库驻德黑兰国际观察员
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半年前就预告了,11月5日重启对伊核问题的制裁措施。制裁重启前一天恰是伊朗人质事件爆发39周年的纪念日。
按照白宫的最新说法,这是“迄今为止对伊朗实施的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伊朗能源出口、航运业及银行业。这代表美国全面恢复因伊核协议而解除的对伊制裁。
加上8月已经实施的对伊朗汽车工业、外汇和贵金属买卖等领域制裁措施,一切剑指伊朗经济命脉。
但是,美国的此轮制裁实在是“师出无名”。
在伊朗严格遵守伊核协议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5月单方面毁约对伊朗发难,失信于世界。概因美国视伊朗为其中东战略的核心,而且伊朗近年来在中东势力扩张也确实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希望通过除军事手段外的极限施压迫使伊朗就范,但伊朗并不会坐以待毙。
1
“至暗时刻”
市场的风险预期最敏锐而诚实。尽管伊朗官方一再强调有能力应对美国制裁,但早在落地前几个月,制裁就已展示了其强悍杀伤力。
从2017年底开始,伊朗货币里亚尔一再经历断崖式下跌,公开市场汇率从当时约4.5万里亚尔兑1美元,至11月2日报14.4万里亚尔兑1美元,贬值幅度超过300%。
伊朗经济外向性明显,石油是其经济命脉,每年仅原油产量一项就占伊朗国内生产总值1/4以上,这还不包括石油炼化等关联产业的产值。以油价每桶65美元保守估计,正常情况下石油出口每年可以为伊朗带来超过600亿美元或等额的外汇收入。
美元是国际贸易包括伊朗石油出口在内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业务也是各国银行最主要的国际业务。当美国以美元为“武器”向伊朗发难,禁止伊朗交易美元,进而切断伊朗银行系统与世界其他银行联系,并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以身试法的企业都可能遭到相关的制裁惩罚,这时伊朗已被最大限度的与世界经济隔离,外汇收入大幅缩水。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7年伊朗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395.14亿美元(约合30377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美国经济体量的2%左右。悬殊的力量对比下,伊朗很难拿出充足的外汇储备护盘里亚尔币值。
经营困难重重,今年以来许多外资公司已不得不撤离伊朗市场或终止涉伊业务。
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曾计划投资伊朗波斯湾南帕斯天然气田,现已宣布退出伊朗市场。南帕尔斯项目合同曾是伊核协议签署后,伊朗与西方公司首次在油气领域签署、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合作协议。
不少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商也不得不暂停业务,里亚尔的断崖式贬值使得即便出货时加价一倍也难免最终赔本。
贸易下滑挫伤国内生产和商品供给,进一步推高了伊朗国内的通胀率。
每年秋天的阿舒拉节,伊朗民众都会在街头摆上各种茶点和餐食,供来往行人免费取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饭盒里已很难找到牛羊肉,而以价格便宜很多的鸡肉替代。
今年以来,虽然赶不上里亚尔贬值的速度,但市场货架上各种生活物资价格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一些饭馆菜单用简单的贴纸写上新价格盖住原标价,方便未来及时更换。而民众的薪资水平却很难有相同的涨幅。
随着制裁最终降临,伊朗人民对经济“至暗时刻”的感知才刚刚开始。
图为德黑兰街头
2
待价而沽
2015年7月伊核协议正式签署,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德黑兰大小酒店生意兴隆,住满了前来考察伊朗市场的各国企业代表和商人。当地中餐馆一盘宫保鸡丁当时售价超过60元人民币。
伊朗国土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人均受教育程度很高,除石油外,其他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已探明各种矿产68种,探明储量37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居世界第15位,同时拥有潜在矿产储量超过570亿吨。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任何希望开拓中东的企业都不会忽略伊朗市场。
然而,自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到特朗普今年宣布退出的近3年时间里,伊朗经济仅从此前衰退状态企稳,并未实现快速复苏。既没能大规模招商引资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增长,更没能实现自身利益与各大国利益的深层次绑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奥援和筹码。
伊核协议签署后一段时间内,伊朗一直待价而沽。
在谈判桌上,无论是外交博弈还是商业合作,伊朗人一向以难缠著称。据一些驻伊中资企业代表形容,伊朗人谈判的特点之一是不计机会成本,“他们好像能为了一块钱谈一年。”
另一方面,伊朗苛刻的投资条件也令许多西方公司难以接受,尤其是油气开发的回购合同模式。伊朗要求外资公司提供资金进行建设,工程投产后伊方再以油气抵债,此外还有其他各种限制条件。这种模式对外资企业而言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包括壳牌公司在内的多家能源巨头虽然对重返伊朗兴趣浓厚,但却无法接受回购合同模式。但伊方在这一问题上十分坚决。
伊朗在与各国完成了艰苦的伊核协议谈判后,又与各国公司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合作谈判。在部分伊朗人的认知里,让外国人获益,就是“卖国”。
许多欧洲公司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结,要么股东有美国人,要么有大量美元资产或美国业务。当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尽管欧盟和各国在政治立场上力挺伊朗、维护伊核协议存续,但在伊朗没有多少利益的企业们自然不会为了伊朗“牺牲”,甚至没有足够的动力游说特朗普手下留情。
目前,欧盟和伊朗正在磋商建立“特殊贸易支付渠道”,维持双边经贸关系。但伊朗外长扎里夫也坦诚,相关机制的设计和运转面临很多困难。
图为德黑兰加油站
3
夹缝生存
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一场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席卷伊朗全境,起因便是抗议伊国内日益恶化的民生经济和物价上涨。
严厉制裁、极限施压是否会诱发国内变乱,导致伊朗从内部崩溃、瓦解呢?这种可能性依然很低。
去年底今年初的游行示威活动之所以能够迅速蔓延,与伊朗国内各政治派别试图借力民怨,进行政治斗争不无关系,最终导致局面一度失控。
伊朗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仍然很强,伊朗社会被原子化的程度很高,自我组织和动员能力很弱。
伊朗政府很快就组织力量平息了动乱,抗议者也没能进行有效抗争也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油气资源都为伊朗国有,伊朗政府也有较强的经济控制能力,外汇储备基本掌握在伊朗政府手中,虽然无法从长期改变里亚尔汇率下跌的颓势,但进入10月后,伊朗政府一直在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防止里亚尔过快贬值,同时抓捕了一批涉嫌倒汇、炒汇的不法商贩。
此外,伊朗是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国家,拥有一套技术水平落后,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经济型汽车和其他一些低端工业产品都能国产,农副产品的自给率也较高,特别是保证廉价、充足的能源供给。
目前每升汽油价格仅合0.6~0.7元人民币。即便严厉制裁导致经济严重困难,伊朗也能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物资的供给,不会被困死。
通过参与在伊拉克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援叙政府,以及也门内战中支持胡赛武装,伊朗今年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势力迅速扩张。
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也都是亲伊力量,基本形成了一条自伊朗本土经伊拉克北部延伸至叙利亚、黎巴嫩,纵深广阔的“什叶派之弧”,对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支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
尽管美国可以凭借高科技装备形成的信息化作战力量对伊朗实施“降维式打击”,但是伊朗凭借广阔的战略纵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这种优势。
4
不小阻力
虽然特朗普依然借口伊核问题对伊朗重启严厉制裁,但年初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经清晰地说明美国观点——伊朗是中东地区矛盾的核心和根源。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提出“伊朗12点”,包括放弃核活动,停止弹道导弹开发,停止支持哈马斯、真主党和胡塞武装,撤出叙利亚和伊拉克,这等于让伊朗放弃中东地区影响力,向美国全面投降。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退出伊核协议、遏制伊朗是必然选择。选择在伊朗人质事件纪念日第二天重启制裁,更凸显了双方难以化解的敌意。
然而,严厉制裁真正落实也面临着不小的阻力。
虽然美国官方此前信誓旦旦声称要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但这几乎不可能被各国接受,也更难实现。
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对伊朗石油依存度很高,伊朗石油品相和其他国家区别较大,需要特殊炼化工艺,更改工艺涉及巨额的成本压力,因此一段时期内很难找到替代来源。
不顾美国国家信誉,以单方面毁约方式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的方式已经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未来制裁能否长期延续值得观察。
此外,美国虽然需要遏制伊朗,但把伊朗逼上绝境也不符合美国利益,觊觎地区霸权的沙特、土耳其等美国盟国也需要伊朗来制衡。
面对制裁,伊朗毫无疑问需要做好准备过“苦日子、紧日子”,但制裁并不是末日。
德黑兰太阳仍会照常升起,伊朗仍是原来的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