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罗锡文、陈清泉两位院士接受《东莞日报》专访,支招东莞创新发展

原标题:罗锡文、陈清泉两位院士接受《东莞日报》专访,支招东莞创新发展

找准自身短板 加快向产业智能化方向迈进

■昨日,院士峰会的重要环节高端访谈举行 记者 陈帆 摄

昨日,院士峰会的重要环节高端访谈举行,10位院士专家出席活动,分五组接受了媒体专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创新发展分享真知灼见。其中第二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接受了《东莞日报》记者的专访。

在访谈中,罗锡文和陈清泉两位院士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东莞发展新机遇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两位院士认为,东莞要大力培育创新生态,加强协同创新。同时,要找准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破解高端人才不足等共性问题。

谈融入湾区

培养开放包容

协同创新的生态链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珠三角城市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对东莞这样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来说,应该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对此,陈清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城市集群当中,东莞不能单打独斗,要实现协同创新,应该要有前瞻性、独特性和先进性的思维。“东莞现在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东莞变成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城市,我认为是有条件的;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东莞也应该做出一定的贡献。”陈清泉说。

陈清泉认为,对于东莞来说,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他表示,创新有三大要素:首先要有创新的理念,理念是创新的灵魂;有了理念,就会有创意,创意是创新的源泉;另外就是人才,人才是创新之本。东莞要把这三大要素抓牢。

此外,陈清泉还表示,东莞还需要积极培育创新生态。对于创新生态的打造,陈清泉建言东莞,第一是开放包容,要有合作精神,积极和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和国内外科研技术资源进行合作。第二要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创新成果要给予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要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推进创新。第四要利用好大数据进行分析决策。

谈创新短板

找准产业薄弱环节破解人才短板

创新是第一动力。东莞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也入选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东莞要想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担当起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中部脊梁,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

罗锡文认为,东莞首先要明白现在自身处于一个怎样的创新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如何,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东莞的制造业到底还有哪些差距和短板。“具体一点来说,要思考产业还有哪些关键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或者受制于人。”罗锡文说。

罗锡文举例称,现在全世界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手机是东莞制造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国内手机厂商用的都是国外的手机操作系统,而不是自主研发的系统,这就是差距和短板。

“所以,我们在看到过去东莞改革开放发展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只有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才能对照问题找出解决措施,促进东莞更快、更好地发展。东莞到底有哪些短板,我认为更需要东莞自己来找。”罗锡文说。

不过,他特别提到了东莞在人才方面需要加强工作。“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发展都需要一个共同的要素资源,那就是人才。首先得有一些引领创新的人才,能做出一些科研成果,并把它转化成产业。”陈清泉建议,东莞要加大力度来培育和引进高端科研技术人才,“我们尤其需要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特别是那些在国外有过学习、研发经历,或者在国外打过赢仗、成果领先的领军人才”。

谈智能制造

从传感等基础技术逐步迈向智能化

在访谈中,两位院士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东莞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支招。罗锡文建议,从产业来看,将来东莞制造业一定是首先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再向更高一点的形态,也就是智慧化方向迈进。这其中,东莞制造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智能。

“在很多领域,包括我研究的农机制造在内,我们有很多方面的短板,但最落后的部分一定有传感器。”罗锡文表示,国外的先进制造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智能传感设备上的,对工业机械、电子制造等行业,传感器都是非常关键的部件。所以说,类似传感器这种底层核心技术,还需要东莞全产业链共同来攻克。

“如何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是我们现在跟国外的差距,恐怕也是东莞的短板。”陈清泉认为,东莞以制造业为主,但制造业也需要能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支撑,所以东莞需要一个全生态链作为支撑。

“我是搞电动汽车的,电动汽车要变成智能交通,这里面也是一个生态的问题。通过生态的搭建,最后达到安全、舒适、节能、可持续的状态。这其中,像刚刚罗院士讲到的传感器,确实是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因为只有首先感知以后才能认知,实现人工智能,最后再执行。”

最后,陈清泉表示,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一定要把智能化的部分加强,深入研究学习。东莞要转变成制造业强市,今后也要在这一块加强研发,深入探索。(于长洹 黄锐/)

院士声音

罗锡文:

亲见东莞巨变倍感振奋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水田农业机械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农业工程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非常高兴又来到东莞。我1979年到华南农大,先读研究生,后来工作,在广东生活了39年,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湘籍粤人”。改革开放40年,我不敢说我见证了广东特别是东莞、深圳的发展,但至少看见了这里的巨大变化。30多年前,东莞还只是一个农业县,而现在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基地。刚刚听到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来自东莞,更是感到振奋。

陈清泉:

创新发展要做到“六看”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匈牙利工程院荣誉院士,乌克兰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及原电机电子工程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国际高等研究院院长,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汽车、智能能源和信息系统。

我想分享下我的创新心得:一是要把眼睛放前面,瞄准未来,要有前瞻性思维,把握好大的趋势;二是要把眼睛放到头上面看总体,要有宏观性思维,把握全局;三是要看脚下,要接地气,能落地;四是要看看西边,西方发达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后,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有哪些好的经验。

相关阅读:
巡视整改显实效服务保障展新姿 省委推进高校后勤问题整改综述 “院士专家科技成果对接会”召开 11个院士团队项目来莞“觅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