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舞台剧《战马》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原标题:舞台剧《战马》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战马》乔伊走进学校。(重庆演出公司供图)

10月19日,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跨境联合制作的中文版舞台剧《战马》亮相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截至11月1日,《战马》已在重庆演出12场,累计吸引观众1.1万人次,预计到11月4日完成第15场演出时,将吸引1.3万观众,创重庆地区引进的商业舞台剧连演场次最高、覆盖观众最多的记录。那么,《战马》究竟是凭借什么获得如此高的人气呢?它真正打动观众的是什么呢?《战马》的引进为重庆的演艺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11月1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从创意到舞台 以精致保证品质

舞台剧《战马》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迈克尔·莫波格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英国少年艾伯特(Albert)和他心爱的马儿乔伊(Joey)不得不分离,此后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他们的命运重新交织在一起的非凡故事。中文版《战马》自2015年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以来,累计吸引超过20万人次观看,口碑一路攀升。目前,《战马》在豆瓣网上评分为8.4分。

“《战马》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意和舞台呈现。”重庆演出公司副总经理李欣认为说,在世界戏剧舞台上,以“马偶”作为舞台视觉主角的戏剧创作,《战马》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一次尝试,“谈及木偶剧,观众们往往会把这一舞台艺术形式与儿童剧联系起来,然而《战马》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使得它可以面向所有年龄层的观众。”

除了巧妙的创意外,精致的舞台呈现从整体上保证了《战马》作为一部大型舞台剧所具备的品质。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周小波表示,《战马》能“跑”来重庆,是重庆观众的一大幸事。“从戏剧舞台美术的角度看,《战马》巧妙地运用了大型仿生机械装置的动物道具,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角色,演绎和深化了剧情的情感表达,强烈的机械朋克感、操作演员的默契配合及声形塑造,堪称惊艳而完美。”

从剧场到基层 以真诚感动观众

此次《战马》来渝,除了在剧场上演以外,“马偶”Joey还去到市民和学生当中传播舞台艺术。据了解,从6月开始,截至11月1日,Joey已经在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育才中学、重庆八中宏帆高级中学、重庆巴渝常青藤等中小学,以及重庆图书馆等地,进行了30场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反馈。

此外,在演出期间,重庆演出公司还组织了媒体、学生及普通观众进行了8次《战马》后台探访活动,帮助市民们深入了解舞台剧的魅力。李欣说,重庆演出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为市民提供文化艺术服务的责任,“近几年,得益于政策的引领、相关部门的扶持,重庆的演艺市场发展迅速,一大批优质的话剧、音乐剧以及舞剧等被引进到重庆,这就需要我们走进基层,培养热爱艺术的观众,也就是在培养重庆的演艺市场。”

从复制到自制 以人才激活市场

李欣表示,《战马》的引进对重庆的演艺市场、文化市场来说,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据了解,演出期间,很多戏剧从业者以及高校的戏剧影视学者、学生纷纷走进剧场,观摩学习《战马》的舞台技巧和表演艺术。李欣介绍,近几年来,重庆本土也创作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目,例如舞剧《杜甫》、话剧《朝天门》等精品力作,但是剧目生产的体量以及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艺术的表现说到底是人的表现,人才对于演艺事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欣认为,中文版《战马》的成功说明,唯有创新才是戏剧发展的破题,而创新的主体便是人才。“我们应学习先进的舞台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段,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从复制走向自制。”

据悉,接下来,重庆演出公司将引进舞台剧《聊斋》、音乐剧《谋杀歌谣》《妈妈咪呀》中文版等精品剧目,其中《妈妈咪呀》作为2019年的开年力作,将连演8场。

相关阅读:
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十九大后首轮中央巡视30份“整改清单”透出哪些从严治党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