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要求广东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要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平衡与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揆诸现实,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广东要实现协调发展,就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好这些方面的不平衡不协调,补齐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短板,助力广东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充分,直接影响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用两个“最大”来形容,可谓实事求是。立足发展全局,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鼓励支持人才“上山下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尽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让乡村尽快跟上全省发展步伐。广东经济总量大,举全省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要谋划好、组织好、部署好、落实好,“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经济总量达到8.99万亿元,接近80%集中在珠三角,粤东西北12个市仅占比20%左右。充分说明,广东已经走过“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阶段,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阶段。广东必须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一要加强粤东西北联通珠三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以提升粤东西北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要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开展产业共建,把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引到粤东西北;三要提升粤东西北公共服务能力,譬如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等;四要通过培育粤东西北区域内核心城市如汕头、湛江等,以增强城市对高科技人才、资源、服务的吸纳聚集作用,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以珠三角为坚强后盾,粤东西北发展便有了坚实基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双轮驱动,方能步履从容、行稳致远。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当好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向时代和人民交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份精彩答卷。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东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精神风貌、培育良好风尚、塑造文化风韵、打造美丽风景为目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铸魂立德、文化强省、为民惠民、全域创建、改革创新”五大工程。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社会治理层面,要深入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使命呼唤担当,广州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要坚定不移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广州农村面积5800多平方公里,农村人口260万,广州要举全市之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实施好,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要站在全省高度,全力做好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工作,在全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要传承创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除黄赌毒等专项斗争,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慨然有腾飞之志,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广东、广州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握好时、度、效,把握好实际效果,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落实,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主体,将广东、广州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