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原标题: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这是一个新判断。与此同时,会议指出,“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过去十几年里,当中国经济增长遭遇放缓时,都会条件反射式地动员保增长,并在执行过程转变为粗放化的刺激措施。这种周期性的宏观政策反复,变成一个不断抬升杠杆的过程,长期积累了较大的风险。

本次会议并没有条件反射性地“政策重复”,依然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改革应对当前的挑战。因此,再次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与此同时,提出“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不是采取总量上的刺激,而是延续应对结构性问题的政策导向。

首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目前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尽快落地,比如减税以及财政有余力的地区适当增加“补短板”的投资。基础设施补短板要看市场需求,也要看财政承受力,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应该积极地执行。推出减税政策的进度较慢,不利于改善市场的预期并减轻企业压力。

其次,要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主要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民营企业出现了流动性压力,主要是过去杠杆加得太大,或者采取短融长投的方式。一旦流动性稍微紧缩,就会面临巨大风险,在这种风险之下,很难有金融机构冒险提供资金。

但是,由于存在流动性危机的中小企业太多,尤其是大规模的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向金融机构蔓延,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与预期。因此,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化解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当前遇到的困境。这种针对性的政策可以对就业、金融、预期等起到稳定的作用。

其三,通过改革助推发展。会议要求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陷入困境,既是长期以来制度缺陷的反应,也有当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由于资本市场直接面向广大投资者,并作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中介平台,股市的非理性下跌会损害投资者的信心。

资本市场虽然说没有系统性风险,却是信心指标的一面旗帜。以积极的态度回应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忧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改革稳定和恢复资本市场信心,成为一个主要抓手。

其四,积极扩大开放,有效利用外资,维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一些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外资企业正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中国也正处于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开放范围大幅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及时有效地落实开放政策,尤其是某些行业准入门槛需要及时降低或清理,提高法治与服务水平,维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外资企业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生力军,应该按照国民待遇一视同仁,使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发挥作用。

应当说,此次会议既延续了政策的稳定性,尤其是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战术性任务和目标,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市场挑战。在维持战略定力的基础上,抓住市场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灵活的态度针对性解决,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一个稳健的宏观环境。

稳中有进意味着只有稳定的环境才能推进改革,不稳定的环境会使精力消耗在“救火”,甚至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对改革事业产生伤害。但是,“稳”不等于必须确保经济增长处于某个目标水平,而是要求整个宏观经济体系的稳健,避免结构性的问题演变成系统风险。因此,本质上就是防范风险,既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也要防范局部风险。对局部的风险要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相关阅读:
26位诺奖得主、30余位院士云集 “最强大脑”助上海进军全球科创中心 挖掘机卖疯了! 基建增速回落至3.3% 地方“稳增长”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