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话秦占学、李小明: 从消费升级入手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原标题:对话秦占学、李小明: 从消费升级入手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图为帝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小明(左)、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中)与中国县域经济报总编辑孟宪江(右)在讨论乡村振兴问题。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具体而明确的总要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原则。

近年来,处于转型升级中的传统建筑建材产业正在全力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么在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的道路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绿色建材建筑产业?时下讨论和探索最多的特色小镇与装配式房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乡村振兴的具体落实与执行,应该怎样去规划?其中的资金又该如何去筹措?金秋时节,中国县域经报记者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帝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小明,就“绿色建材建筑与乡村振兴”的话题进行了一番深远而有趣的畅谈。

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后,各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实践,尤其是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各种特色小镇、区域特色产业等都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建材与建筑行业对乡村振兴特别关注,响应也最为积极,行动也非常之快,多以产业融化合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作为建材建筑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实践者,先请两位给我们的读者谈谈为什么建材与建筑行业这么关注乡村振兴,梳理一下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对建材建筑产业来说,会有哪些作为和担当,同时,行业发展是否也会迎来更多更好的历史机遇?

秦占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是一个历史的选择,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一二三线城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乡村,尤其是地理环境稍微偏僻的乡村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若不补齐这块短板,经济再像前40年那样专注于大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乡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另一方面是城市急速发展,贫穷乡村的人员涌入城市,房价再次急速上升。这两种情况都会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中央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适时而准确。

乡村振兴战略,再扩大一点,就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二线城市,甚至有的三线城市发展很快,好于欧美等很多国家,但这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房价炒作越来越厉害,房价无限增长,这都是不可持续的,这需要政府来收紧。同时,我们的四五线城市,也就是县级市、乡镇等区域的经济比较落后,中央此时将重心转移到县域经济,也是不得不做的决定,也可以说,我们进入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考察调研了三四十个县域,在有些四五线的县市区域,建材家居产品的销售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路边建材店到处都是,没有规划,脏、乱、差的现象比比皆是,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如果把那些脏、乱、差的路边建材店,聚合起来,建设家居产业园,划行规市,统一管理,提升品质,杜绝假冒伪劣,杜绝对人体有伤害的产品。通过这样的建设管理,一定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

李小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要讨论县域经济,还是要从城镇化率入手。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官方数据是50%多,但实际上是40%多,这就距离发达国家75%~78%的城镇化率还有20多个百分点。按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每年1%左右的增长幅度计算,起码还有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这里面所蕴含的商机可想而知。

中国的城镇化到底该怎么走呢?是继续发展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呢,还是像青岛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亦或是发展县域经济?我认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更多的是发展三四线,甚至是五线城市,这才是我们城镇化的方向,这也是县域经济在接下来的20年中有所作为的原因。

以湘潭县为例,目前房屋的单价是四五千元,每套房子也就四五十万元,首付8万元左右,每月1000多元的贷款,就可以拥有一套百十平方米的很好的房子,一般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开发商虽然每套利润较低,但由于是县级市,土地和人力价格也都相对便宜,而且量也比较大,所以政府、企业和当地百姓都有着非常好的积极性,这就能很好地拉动县域经济。

精心打造县域智慧产业园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很多方面,是多维度的,内容丰富而全面。我们这次的探讨主要是围绕建材和建筑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来展开。据了解,秦会长这几年一直都在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去年底以来,协会很大一部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上来。在这方面,请秦会长谈谈协会目前的工作与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 发展的相关性思考和创新安排。

秦占学:我们将协会的宗旨定为“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努力打造新时代具有国际视野、对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作为国家级的行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时刻把握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促进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成为协会的工作重点。

正如你所说,协会近期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着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展开的。目前,我国的建材家居卖场呈现出总体过剩、局部稀缺的状况,在大城市,建材家居卖场已经严重过剩,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建材家居卖场也都处于饱和状态,但是在我们的四五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模化的建材家居卖场反倒还非常稀缺,这就是我们协会和会员企业下一步需要开垦的“处女地”。

多年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我国建材家居卖场所发生的变化,经过研发,2016年9月,由商务部立项,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等单位主要起草的《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布局指南》正式向社会发布。其中的,中国城镇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每年向社会发布一次,这个指数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法规及招商引资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投资提供风险研判参考。最终,在完善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规划体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建材家居产品的流通和运营秩序,推动整个建材家居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乡村振兴给了我们很好的机遇,正因为这个领域有着很多空白点,行业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在其中才将大有作为。那您觉得我们参与其中的切入口是什么呢?

秦占学:当下,国家提出了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国策。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消费升级是全方位的,是讲层面的,一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内容肯定不一样。那么在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也有着自己的内涵。为此,我们在进入四五线城市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市场区域调查。当地需要什么,我们就建设引入什么,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消费升级就是我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口,而这些地方由于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很多需求还没有被发现或者开发出来,所以这里的消费升级是需要引领的。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主题,遵循消费升级的理念,用正向舆论引导,就可以挖掘出巨大的潜在消费力。

这几年,业内人士总在谈论新零售的话题,其实相较于传统销售,我认为新零售仅是一种不同的销售方式,所以,我提出了新需求的概念,新需求是可以增加需求量,促进消费增长的。

旧的需求是满足身体功能的需要,而新的需求满足的是人精神上的需要。比如说,以前买个杯子就是为了喝水使用,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买杯子,就不是仅仅为了喝水了,可能还需要杯子带有播放音乐,或者是印有精美图片等,满足消费者一边喝水,一遍欣赏音乐和绘画的精神愿望。其实现在每个家庭都有的沙发已经在发生着功能的变化,以往的沙发就是用来坐和休息的,但是现在有沙发产品已经可以提供音乐和按摩功能,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内,消费者可以看到并购买这种功能得到扩充的沙发产品。

在引领新需求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将当前行业热点——智能家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上半年,在考察一家智能床垫企业时,我就建议企业将床垫的销售与我国的“孝心”文化相结合。因为这种床垫,不仅能够根据消费者的身高、体重、生理弯曲调整床垫表面的凹凸度,而且可以记录下消费者的睡眠时间及质量,以及血压、血糖、心跳等各类指标,并将数据上传手机APP,再分析出消费者的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建议。现在很多家庭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在外工作,无法亲自照顾父母,所以销售时可以将销售对象定为年轻人,年轻人买了床垫孝敬父母,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父母身体状况,并远程联系医生检查诊治。这样一来,通过“孝心”文化的融入,父母孩子都可各安其事。

在引领消费方面,今年4月,我在向商务部做的“促进建材家居流通行业消费升级”的工作汇报中,提出了以发展智能家居建设智慧卖场为抓手,引领新需求,促进消费增长的观点,得到了商务部的认可,商务部随后出台的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中就采纳了我的这个观点。

记者:听秦会长这么一说,建材家居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将有力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那么接下来,协会将如何将产业优势与区域经济优势进行互动整合呢?

秦占学:前不久,我参加了湖北广水地区的商贸流通招商会,本来预计600人的会,实际上却来了1000多人,场外还有好多想挤进会场的预参会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非常强烈。这种现状与我刚就任时提出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虚拟技术,10年内在全国100个县市打造中国建材家居智慧产业园,3年内在全国范围选址打造1-2个示范性的建材家居智慧产业基地,10个智慧产业园试点,并将根据地方条件引入智能家居、新型建材、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概念,也再次坚定了协会今后工作的重心就在县域经济领域。

建设商贸产业园,对于有欠缺的县域和乡村,非常必要。这就类似于血管里需要血液的流通一样,如果在这个区域内没有商贸的流通,这里的经济就是死的,反之,有了这样的大流通和大商贸,就会使然县域经济活跃起来,把欠缺产品“引进来”,让自己生产的东西“走出去”。中国的现状,在住的方面要比西方更为看重,而且居住所需要的投资又将占用更多的资金,在引领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方面会更有作为,所以建材家居的商贸流通在乡村振兴和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作用会更大。

我们设想的智慧产业园里,一方面做物流园,另一方面做智能家居的生产,这种生产更多是装配式的,可以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智慧产业园的建设使大流通成为可能,追求的是OTO,讲究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无论消费者身处何地,只要在手机上下单,最终的订单终究是要落地到这个产业园的,就地供应。

近期,协会正在协调参与的一个项目就是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在环雄安地区建设集生产、研发、展示、物流、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家居产业园。这个智能化家居产业园主要以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为核心,以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为特点,发挥协会优势推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资源,并为“双创”企业进行政策讲解、为办公及研发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企业在创业初期加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主要配套服务雄安新区,同时承载雄安及北京溢出的人才与企业资源,产业集中效应辐射影响京津冀三地乃至华北地区,产品则在全国及世界销售。

与乡村振兴很有关联的项目,协会还有另外的一个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两年多次提到的“厕所革命”,为此,协会正在筹建厕所建设委员会。现在还有很多乡镇、县域的如厕条件太差。在这方面,地方政府也愿意投入,协会根据当地需求,带领企业主动跟进。厕所建设委员会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乡村振兴,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和数据,策划出相应方案,递交给当地政府,将企业生产的适合县域,以及乡村地区的产品推介过去,改善这些地方人们的如厕环境,切实提升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记者:消费升级的确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抓手,而且在县域地方做这些事,相对来说,应该较为容易入手。协会现在服务的100多个县市的建材家居智慧卖场可谓是恰逢其时,机会抓得好,抓得准。

秦占学:在这次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一种情况出现。在当初家电和建材下乡政策执行过程中,虽然也制定和采取了很多的防范措施,但仍然有很多城市里淘汰的低端产品或者一些非法厂家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输送到了乡村。所以,这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情况的重现,坚决不能让假冒伪劣产品再度入侵乡村和县域。

如何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

记者:美丽乡村的建设,特色小镇应该是一条途径。现在全国到处都在建特色小镇,但真正能算得上精品的很少,如何才能做到独一无二的、有产业的、可持续的特色小镇呢?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绿色环保,我们这两年说的很多的装配式建筑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又该怎样去结合实施?

李小明:在城镇化乡镇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hometown的建设,在美国的这种小镇中,学校、医院、警察署、超市、电影院、加油站、消防局、图书馆、咖啡店等设施齐备,人们各种生活需求在小镇中都可以得到满足。

目前,我国乡镇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不标准、不规范。其实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模式进行。一是国家出台一些房屋、材料、文化、地域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统一规划布局,但是每户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修建的房屋并不一定非得千篇一律,可以是菜单式的,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二是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出一块土地,将整个村镇在这块土地上,让开发商进行统一建设,实施村镇的整体搬迁。

现在说的很多的装配式房屋,在乡村建设中就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政府可以提供一些户型图纸和模板,居民按照喜好选择后,装配式企业就可以在工厂加工,在建设区域现场组装了,建好的房屋连内装修都可以做好,直接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既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大大减少了污染,为居民省去了自建房屋的很多麻烦,节约了资金,而且这种房屋的质量还可以得到保障,企业可以为房屋提供相应的售后维护,还可以解决当地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这真的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其产生的溢出效应也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具体的落实执行,您的建议和想法是什么?现在是否有这方面的尝试?

李小明:在实践落实的时候,我觉得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可以率先带头引领一下,先挑选几个合适的区域进行试点,做好经验总结,然后再大范围地推广。这就是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最为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当然最为主要的是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去真抓实干,切实落实。

在这种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非常赞同秦会长将消费升级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理念。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融合,可以逐渐改善或者是改变某些地方不良的乡村习俗,比如有了电影院、咖啡馆和超市、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当地居民就可以实实在在地就业,没有时间再去打牌赌博了,大人孩子们还可以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这种文化氛围的改变,将会为我们美丽乡村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潜力。

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雷同。首先房屋或者是村镇规划的雷同,第二是提供服务的雷同。既然是特色小镇,那就是应该具有这个区域内独一无二的特点,或者是视觉上的,或者是精神心理上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本地人,还必须让旅行者和路过者享受到不一样的服务。这里面包括物质、文化、理念、精神各个层面的东西,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需要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精准落地,形成每个特色小镇的唯一性。

2017年,我们开始在无锡做一个音乐小镇的项目,就是将房地产开发和近几年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且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到位的音乐产业融合到了一起。根据调研考察,无锡目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正在升级当中,一方面对外转移服装、化工等污染程度较高的产业,另一方面承接上海等发达区域的新兴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是无锡未来重点承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缺少上市企业,在这方面,无锡未来将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著名二胡独奏曲目《二泉映月》的作者、著名二胡艺术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故乡就是无锡,所以无锡有着非常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帝海集团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无锡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此地将成为江南的首个国际音乐小镇。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音乐小镇将不仅是最先进的智能技术与地产开发的结合,而且也是现代高科技跟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将实现音乐实景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音乐教育培训、音乐旅游、音乐酒店、音乐商业街等功能。音乐概念在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引入,从物质上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拉动了当地GDP,提升了无锡的城市形象和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与品位。这样做起来的小镇,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水泥、钢材等的组合,而是建材建筑家居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房地产行业的升级版。

记者:从李总生动的描述中,一个独具地方特色,兼具唯一性,当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音乐特色小镇已然浮现在我的眼前,非常期待。

刚才您也提到,非常赞同秦会长提出的从消费升级入手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请您谈谈在房屋领域的消费升级问题,

李小明:房屋消费当然也是在不断升级的。原来在城里,一家三、四口人住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就足够了,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需要住一两百平方米的房子,甚至是别墅才觉得很好。这种房屋的消费升级需求在乡村也是存在的。原来保温隔热或者卫生条件稍差的自建农房已不再满足乡村人的居住需求,需要加大居住面积,提升房屋品质,改善卫生条件。同理,在电器、家具、锅碗瓢盆等家居生活用品方面也存在着从中档向高档,或者从低档向中高档升级的需求。这种升级也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引领,以及社会媒体的正向舆论引导,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向市场提供合适的升级产品。

前不久参加一个信息化会议时得到一个信息,现在中国有消费信用的人才三亿多,除去老人和孩子,我们在消费信用领域还有七、八亿人口的市场潜力,这就恰恰说明,我们在消费升级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市场,当然这个任务的实施和完成也是非常艰巨的。

记者:正如李总所说,我国县域区域的消费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其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而且将会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北上广这样高大上的城市,而忽略掉了四五线的县域经济,您怎么看?

李小明: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但并没有出现像墨西哥和巴西那样的贫民窟,说明现有的土地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记者:改革开放,大幅提升了大城市的发展,现在是时候进行乡村振兴了,让我们乡镇人民也享受到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乡镇建设好了,城里人也会往农村去,现在的北京城里人就很羡慕郊区的生活环境,只要有时间和条件,就会一家老小到京郊度周末和假期。

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一二线城市的建设,而是要打造一个属于当地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乡村小镇,成为城里人都非常向往,当地人也消费得起,蕴含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关于产业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点和实践案例的分享,希望在这些观点和案例的启发带动下,每个乡村、每家企业都尽快找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与落脚点,让我们的美丽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文字整理 /蒙华)

编辑点评:建设者的历史责任

着眼于未来,我们规划和设计并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乡村,如何将中华历史文化精华,集于乡村建设当中,以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方式,永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呢?这是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在访谈中,秦占学会长和李小明总裁两位嘉宾从建材与建筑的角度谈到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感觉到行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思考之一,绿色环保、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正如古诗里描写的那样“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生态宜居,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乡村建设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吃饱穿好,而且要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怡人的田园风光,而这些都必须要有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作为支撑。许多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以粗放的方式建设而来,大量劣质的建材产品在农村市场流通,建筑质量和品质问题日渐严重,致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品质难以提升,甚至在有些地方还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为在农村最大的资本就是丰富的自然山水,这是城市不可复制的自然优势。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以生态取胜,立足绿色生态,加大绿色材料的使用比例,加双康养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好与地方经济历史文化品位相一致的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的理想地,吸引更多城里人来乡村度假养生旅居。而将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不断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让建筑艺术融入到山水自然的环境里去,从形成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真正把村庄建成精品、建成艺术品、建成景点和经典作品,以这样的标准来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多的保留和展示乡村的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让来此养生旅居的城里人感受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和诗与远方的意境。

思考之二,重拾失落的乡土文化。千百年来,乡村不仅是我们祖辈主要居住地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礼仪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古往今来,世事变迁,文化的根基依旧,生生不息。这些年来,随着农村空心化现象的突出,作为文化载体的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失。一定的文化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乡村文化之所以与城市文明有别,首先是因为其居住的环境和活动方式不一样。例如,聚族而居、依山傍水、熟人社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等等。但是,快速的建设与发展中,乡村里,不少的地方都盖起了楼房,古老的祖屋拆除或者被遗弃,不分彼此的熟人社会被物质远远隔离,原来的故园乡情渐渐成为遥远的记忆。当然,不可否认,随着乡村的发展,有些变化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但是,也有些新的变化中,出现了田地荒芜、传统优秀文化美德失落、古老建筑消失、人际关系疏离等现象,这些,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象。

当下,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融入进来,这也让我们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不可或缺的特色软实力,保留好乡村民风淳朴自然的历史风貌,传承乡村悠久的文明,弘扬乡村优秀的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时候,就需要想方设法,更好的体现出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特色风貌。

从访谈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面向未来,与时代同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关系最为紧密的一定是建材与建筑行业,所以建材与建筑行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的担当是无比荣光的,也是责无旁贷的。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只有真正实现了这些责任和担当,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出自身的光华,实现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行业的美好追求与企业的远大理想,共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县域经济报总编辑 孟宪江)

相关阅读:
来宾市通报4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 昌吉州11月1日起将执行冬春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