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官微“闹情绪”缘于政务服务意识“掉线”

原标题:官微“闹情绪”缘于政务服务意识“掉线”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政务官微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有些部门在官微运营时“当甩手掌柜”,监管缺位。(10月29日 新华网)

官微闹“乌龙”,当起了“甩手掌柜”,美其名曰官微外包,实则是自编自导“踢皮球”的戏码,最终必然落入“狼来了”的形式主义窠臼。那些“不说话没人拿你当哑巴”的蛮横,“老公让我中呗”的轻佻,“去银行升级”的奇葩,这些“雷人”的官微言语要么是由于帐号被盗,要么是政务外包不代表官方立场,要么是系统自动回复,官微丢掉了该有的“官样”,这看起来像是意外的背后,其实是政务服务意识“掉线”惹的祸。

官微是党政群机关与群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为群众提供“零跑腿”服务,既是直面公众的互动纽带,更是见证政府工作的形象窗口,这里问题频出实在要不得。原本是该严肃处理的事情,官方为何如此“不走心”呢?岂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工作人员一时疏忽?这不仅是给人民群众“添堵”,更是给政府形象“抹黑”。

政务官微任性回复这一幕幕的闹剧,虽然每一起“意外”出现后,相关政府部门都能迅速做出回应,或解释、或道歉、或严惩,但碎了的公信便能就此重塑?伤了的民心就能轻易弥补?官微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板着脸,但也不能意气用事,既要有趣又不能丢了“官样”,内容和信息的发布,应有制度化的把关流程,不能任由程序或个人“即兴发挥”。

政府上网办公,“两微一端”作为公共治理载体,代表着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政府公信力。用微博、微信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关切,这是政务公开的进步。但政务发声触网,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转变,官微外包责任不可“外包”,政务服务理念应随着政务触网的同时共同“进化”,这才是关键。

倘若官微“意外”频出就归咎于“系统升级”或是工作人员“不走心”,那只能说明政务官微信息发布的流程存在严重缺陷和漏洞,错的不仅仅在于“不走心”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却很大,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直戳政府官网监管之殇。

官方网站也好,政务官微也罢,不能沦为“赶时髦”的花架子,必须承担起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桥梁之责,政府官微要切实成为政府与民生之间的“连接器”,除了从严监督问责倒逼外,关键还是要党员干部“用心、走心、真心”,政务服务意识“在线”才是官微该有的“官样”。

文/曹瑞晓

责任编辑:闫宏亮

相关阅读:
我国南沙岛礁气象观测站启用 填补海区气象观测空白 古玩迷好去处:2018北京文物博览会11月8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