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戏剧,东城这个公益讲座平台有话说

原标题:关于戏剧,东城这个公益讲座平台有话说

今天,知道君(xjb-jingshier)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戏剧普及公益讲座平台——“戏剧开讲”。

“戏剧开讲”是“戏剧东城”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旨在为戏剧爱好者打造一个全方位接近戏剧艺术的平台。据“戏剧开讲”活动负责人汪青介绍,“戏剧开讲”自2016年7月底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42期讲座。在今年的第三季活动中,“戏剧开讲”将着力探索更精深、更专业的戏剧语言,引领观众进入戏剧核心,拓宽戏剧视野,全面提升戏剧欣赏水平。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戏剧开讲”,知道君专门对本季度讲座探讨的三部戏剧《四合院儿》《胡同十二号》《旗袍》进行了探访,一起来看看“戏剧开讲”都讲了些啥。

01《四合院儿》:关注“回国热”

近日,东城文委、文联专门以四合院为主题打造了话剧《四合院儿》,它是“京味文化三部曲”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剧讲的是四合院里新老街坊的生活百态,“老北京人”和“新北京人”的种种悲欢离合,目前已经演出了13场。

《四合院儿》剧照

导演云峰介绍,今年在定《四合院儿》这部话剧选题的时候非常困难,因为京味三部曲的前两部中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京味是什么,如何借用新的载体将京味说出新意是一个问题。为此,他们开了十多次研讨会,才决定使用年轻人“回国热”的主题。

编剧杨迎新表示,与过去的“出国热”不同,当下年轻人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稀奇事,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回国热”反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此外,本次出演《四合院儿》的都是年轻演员,如何让年轻演员演好老年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考验。

导演云峰和编剧杨迎新在“戏剧开讲”现场

《四合院儿》的演员之一刘铜认为不是一两部戏就能够全面地将老北京的味道表达出来,但演员们经过反复的排练,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展现话剧的主旨。刘铜对于“北京人”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当下“北京人”这个词应该具有一种包容性,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北京汇聚成为“新北京人”,他们也在为北京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精神也应该在京味话剧中得到展现。

02《胡同十二号》:定义“新北京人”

《胡同十二号》中,五个年龄不同、性格迥异的普通人因机缘巧合在面馆中相遇,大家各自都有不同的境遇心事,但又都在面馆里找到了释怀心结、轻装前行的答案和力量。

导演顾欣桐说,她从外省来到北京已经生活了十二年,她对于北京的感情甚至已经超过了对家乡的感情。在这里,当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周围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了帮助,可见北京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

《胡同十二号》剧照

据演员们介绍,话剧中6位演员有5位从其他省份来到北京打拼多年,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21岁,却已经在北京生活8年了。他们对北京充满向往与热爱,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舞台上,他们演绎“新北京人”,舞台下,他们也在用亲身经历定义什么是“新北京人”。

值得一提的是,《胡同十二号》大胆采用了“音乐话剧”这种崭新的舞台艺术形式。据编剧杨晓茁介绍,全剧共有三首歌曲,包括开篇的音乐剧《这个生活》、插曲《人海》、主题曲《我所幻想的未来》。

03《旗袍》:寻找传统之根

话剧《旗袍》通过北平城内宋氏裁缝铺的少掌柜宋承元从少年到古稀的一生,描绘展示了“旗袍”这一中华民族象征服饰的变迁;时间顺序的拼接,使得海峡两岸,过去与现在同时展现在舞台之上。

《旗袍》剧照

“虽然《旗袍》是在讲述海派旗袍与京派旗袍多有不同,但其最终目的还是想让大家懂得旗袍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根源究竟是什么样的。”《旗袍》的导演孙哲在“戏剧开讲”上向大家介绍到。无根不立是此剧想传达的主要思想。

“旗袍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对于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礼节礼貌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戏剧开讲”栏目上,《旗袍》演员之一李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旗袍》主创人员在“戏剧开讲”现场

另一位演员姜鸽告诉知道君,此次她参加《旗袍》话剧演出,也是因为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她看来,穿什么样的旗袍、怎么穿旗袍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该如何创新。创新应该基于旗袍的整体概念,如果毫无原则地修改,反而就成为了对传统文化的盲目篡改。

知道君还了解到,除了这三部充满京味的话剧,“戏剧开讲”新一季将围绕更多“经典”作品继续探索继承与创新等话题,同时还将增加观众体验环节。想要更加深入感受戏剧的魅力,赶紧去现场看一看吧。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梁翰彬 编辑 吴娇颖

受访者供图

相关阅读:
清华唯一“75后”校领导挂职平谷副区长 受收购万达文化管理影响  融创中国股票最高涨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