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藏北高原的女儿歌——记西藏那曲军分区保障营卫生队制氧站站长彭燕
新华社拉萨10月29日电 题:藏北高原的女儿歌——记西藏那曲军分区保障营卫生队制氧站站长彭燕
李清华、杨庆民、晏良
10月26日中午,在人流拥挤的西藏贡嘎机场候机厅里,39岁的彭燕正等待飞往成都的航班。
19年来,现任西藏那曲军分区保障营卫生队制氧站站长的彭燕,已记不清多少次从这个机场起飞降落。起飞,多是休假去看远在四川简阳的父母和女儿。降落,则是回到那曲投入工作。
19年间,她记不清自己护理过多少名官兵和驻地群众,但她始终清醒地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军人和护士,守护那曲官兵和群众健康是自己的职责。
“我说我喜欢西藏,喜欢那曲,别人觉着我是说大话,但我真的喜欢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当彭燕用女性温柔的语调说出这段话时,记者被她的真诚深深打动。
19年前,20岁的彭燕毕业后选择到那曲工作。跟随父母在林芝生活过多年的她,对西藏有份牵挂。
1998年,正在成都读书的彭燕从电视里看到那曲特大雪灾中官兵手脚冻伤、受灾群众缺医少药的画面后,萌生了到那曲工作的想法。1999年,彭燕成为那曲军分区门诊所的一名护士。
19年来,那曲军营里的女性官兵来了走,走了来。彭燕却一直用自己的青春韶华,用深藏在瘦弱身躯里的执着和坚守,唱出了藏北高原女儿心中的铿锵旋律。
她说,不是自己有多伟大多崇高,而是因为,“如果你爱一个地方,你怎么会舍得离开?”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高原戍守官兵的安危,藏族同胞的笑脸,清澈辽远的天空,庄严美丽的雪山,都是彭燕割舍不下的眷恋。
那年冬天,哨所战士蒋枫高烧不退。彭燕顶风冒雪来到哨所,为他输液。天气很冷,室内气温很低,液体越流越慢,彭燕心里着急,她先脱下棉大衣裹住液体瓶,又脱下一件毛衣盖住蒋枫正在打点滴的手背。蒋枫把头埋进被窝,呜呜地哭了:“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姐姐’。”
在那曲军分区,战士们喜欢喊彭燕“燕子姐姐”。那曲的藏族同胞,都叫她“阿加”(藏语:大姐)。
2008年的一个冬夜,玛九达村的藏族小伙嘎玛伦珠找到彭燕:“‘阿加’,求求你救救我阿妈。”
“我马上过去。”经过一夜风雪兼程,彭燕赶到了嘎玛伦珠家。顾不上休息,她立即对呼吸困难的老阿妈实施急救。看到阿妈逐渐恢复了神志,嘎玛伦珠握着彭燕的手泣不成声。
2008年11月,彭燕陪同医生到那曲东三县的部队巡诊,感染了风寒伴发急性肺水肿,连续输液10多天,体重急剧下降。面对劝她调回内地的善意关怀,她说:“这里有我熟悉的战友、亲人,我愿意留下来和他们在一起。”
被官兵和藏族同胞信任和喜欢是彭燕最开心的事。
藏族阿妈央青曲宗的厨柜上,一直放着彭燕的照片。这个“兵女儿”不仅及时为她送去降血压、控血糖药,到内地培训、出差或休假时,还要打电话询问阿妈的身体状况。
19年来,彭燕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基层部队的优秀代表。她在实践中积累总结出的多项高原实用护理技术和经验,为驻地官兵和百姓守护健康的同时,也被推广应用。她结合高原临床实践撰写发表的《高原护理基本要领》等文章得到业内同行的赞赏。
西藏军区“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光环的背后,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默默的付出和奉献。
当那曲官兵和藏族同胞看到彭燕露出开心的笑容时,远在四川简阳的父母和女儿常常是通过手机视频抚摸她的脸庞。
回忆起女儿小时候听说爸爸妈妈回来了就奔向电话机的场景,彭燕说:“女儿以为爸爸妈妈要从电话机里走出来。”
飞往成都的航班就要起飞了,彭燕拉着行李箱走向登机口。在飞机降落的地方,她的女儿正等着妈妈休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