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京报:一个城市可曾听到车站“乞讨大妈”的声音

原标题:一个城市可曾听到车站“乞讨大妈”的声音?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新京报

▲资料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新京报

据媒体报道,27日,一段火车站的广播突然火了,点击超百万。微博视频里有一位老太太坐在火车站人群中乞讨,而车站广播循环播放:该老大妈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请各位旅客辨别真伪,请勿上当。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火车站正是杭州东站,还有不少网友说,杭州东站干得漂亮。

老人或残疾人当街乞讨,甚至拦住行人强讨的事情,并不鲜见。很多时候,人们或是躲开,或是给点钱,并没有人去深究个中的具体情状。不过,杭州东站这个老太太的情况显然有所不同。老太太的家境很不错,车站人员也曾专门上门了解过,老人的儿子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些。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力挺车站广播的原因所在。你看,老太太生活富足,还要出来乞讨,甚至强讨,遇到劝阻还吐口水、躺地上撒泼,确实不占理。对这样的人,通过循环广播提醒顾客注意,情非得已,正常得很。但除了使用高分贝的大喇叭喊话,火车站、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机构),果真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没有了其他解决的办法?

答案或不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部门或者机构,或者哪个人,俯下身,倾听了乞讨老太太的声音,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然而,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各种声音都有,唯独没有核心当事人的声音。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老太太的失声,或许正是这一事件愈来愈走向“死结”的根源。

从报道看,杭州东站方面的劝阻工作也不无简单粗暴的嫌疑:先是阻止老太太卖地图,这才引发老太太开始行乞强讨。继续劝阻无效,然后又有警方介入,依然无功而返。直至现在的大喇叭广播,则无疑达到了简单粗暴的顶峰。

可以说,有关方面与乞讨老太太的沟通过程就是一种典型的“无效沟通”,只见“阻拦”,却少见“疏导”;太多冰冷的“例行公事”,鲜见春风化雨般的平等沟通。其结果也只能是不断刺激事件“升级”,不断“变味”。以大喇叭“广而告之”的方法对付一个孱弱的老人,映照出来的是一些管理理念上的深深病灶。

其实,有关各方的管理完全可以更精细、更精准、更具人情味儿。无需用“无证经营”一棍子将在车站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打跑,也不要因为老人衣食无忧还出来乞讨就抱有偏见,更不要一遇到个体的不服从就将其弄成“千夫所指”的坏人……

老太太执拗些,思想上不容易转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采用更强制的办法压制她。完全可以多一些温和的交流,多一点耐心的倾听,多一份同情与理解。

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只体现在表面的光鲜,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关怀上。城市的生命与生机,恰恰在于人与事的多样化。任何一律苛求的做法,不仅在事实上行不通,也不符合城市的发展需要,其与治理现代化也南辕北辙。

□斯远(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阅读:
秋凉在夜间显现,要记得加被子了 新京报:重庆公交车坠江 围攻“女司机”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