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京津冀民众这件相伴到老大事 三地政协主席再聚

原标题:为了京津冀民众这件相伴到老的大事,三地政协主席再聚首!

来源:北京日报

撰文 | 范俊生

上午,京津冀政协主席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相聚”。继交通一体化、科技协同创新、水资源协同保护之后,此次聚首协商的主题拓展到民生领域,聚焦与京津冀民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共建共享展开。

这一年一度的“相聚”始于2015年。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三地政协不谋而合,创设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每一年在三地轮流举办。

联席会搭建起跨区域协商平台,广泛集三地政协之智,推动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此次会议聚焦的社保共建共享,这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到协同发展的成果共享,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指标。

不仅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天津市政协主席盛茂林、河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等三地政协人员齐聚河北,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和三地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也悉数到场介绍工作进展,听取委员意见。

三地政协各自深入调研,将一份份翔实的数据和高质量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并不是开完就完了,三地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会议成果的“出口”问题。每次会议都会邀请在京津冀三地的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由他们将会议形成的意见建议写成提案,在全国两会上提交。

会议从上午八点半一直开到十二点,识政君(微信ID:PoliticalInside)听完会议突出的感受就是大家说问题直截了当,提建议实在可行,聚焦的都是京津冀社保共建共享中的关键环节。

工作进展

跨地区养老:

三地签署了《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2020)》,发布了《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将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拓展到京津冀全域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兰察布市。

2017年,将三地跨区域养老试点机构拓展到9家,按照“政策随着老人走”的要求,试点机构收住京津冀三地老年人,叠加享受老年人户籍所在地的省和地市(区)级床位运营补贴政策。截至目前,9家试点机构,累计收住2100多位北京老人。

异地就医:

北京与天津、河北互认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达到9900余家,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今年1-8月,津冀两地参保人员在北京直接结算住院人次6.55万人次,达到全国在京结算人次的32.7%。

存在问题

三地保障水平落差明显

基本养老水平方面,2017年,北京市企业平均养老金为每人每月3872元,河北省为2516元。城乡居民医保方面,北京全市医保基金收入远高于津冀,北京市城镇居民财政补助为人均1000元,而河北为人均490元。

社保协作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建立有效协调统领京津冀社保顶层设计及协同地方利益的机制,京津冀三地间的合作模式也相对较为松散,未建立长效机制。

区域性社会保障立法缺失

京津冀社保协同发展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无法为各地提供充分有力的法律支持,以至于区域内相关省市在推进社会保障实践过程中,多数基于本身实际需求开展工作,而忽视地区间政策协同。

信息化支撑弱

河北的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设与京津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人社基础信息库尚未同京津对接,无法实现三地基础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联互通。

建 议

► 完善现有的国家、省(市)、区(县)三级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省(市)一级的联系与合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面临的重要问题。

►探索建立三地统一、结合实际的医保异地就医制度,逐步推动医保异地就医的具体要求统一、经办流程统一、经办规范统一,缩小三地在药品、诊疗、服务设施目录库等方面的差异。

►联合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工作对接、技术链接、标准衔接,依托国家层面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工作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业务流程。

►三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市场互设服务窗口,促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就业培训服务互利共赢。

►京津冀地区借鉴“开放性协调机制”,以渐进整合的方式,推进政策协同。三地制订阶段性共同目标,并对各自社保政策做调整,逐步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制度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从异质性到同质性过渡,最终实现社保领域的协同发展。

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范俊生

责任编辑:余鹏飞

相关阅读:
“电影级质感”只是一流网剧的入门级门槛 教科书式反催婚宣言:“凭本事单身,关你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