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找到你》《宝贝儿》票房悬殊,怎样的现实题材观众会买单?

原标题:《找到你》《宝贝儿》票房悬殊,怎样的现实题材观众会买单?丨娱评

10月19日,由侯孝贤监制、刘杰导演、杨幂主演的剧情片《宝贝儿》正式上映,一方面是影片在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影展等备受好评,另一方面,则是影片上映的首周票房收入仅约2000万,豆瓣评分也仅有5.7分,与主流观众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客观地说,《宝贝儿》对于这类边缘化题材的关注,及导演刘杰的克制内敛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使得这部影片已经在及格线以上了。而比《宝贝儿》早两周上映的《找到你》,票房已收获2.29亿,是近期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表现亮眼之作。

现实主义的美学手法,虽然不是电影美学的独特手法,但在“电影是现实的还原”下,几乎是伴随着电影的出现、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在中国电影史中,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八十年代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再到今年的《暴裂无声》《我不是药神》《宝贝儿》等,创作者从现实生活里提取故事灵感,再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且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或追问,也留下了众多的经典好作品或者话题之作。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内地电影市场朝着年度票房600亿迈进时,电影艺术美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就以近期上映的新片来说,《无双》《影》都是主流的商业化动作片,《李茶的姑妈》《胖子行动队》是喜剧片,而《找到你》《宝贝儿》则是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再加上今年的《红海行动》是在现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商业手法的包装处理,而在春节档逆袭成为了冠军,暑期档的《我不是药神》则以超过30亿的票房收入成为了现实主义的话题之作,由此可以看出现实主义依然是当下国产片的主流美学元素。

而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也并非是单一化的,在电影史里也涌现出新现实主义、健康写实主义等亚类型,且现实主义并不一定就等同于要多么锋芒地批判现实,比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与《天水围的夜与雾》,尽管都是现实主义的剧情片,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即使是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谢晋模式”,也存在着不少过于简化的刻画人性的偏颇之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将现实题材故事包装成更平易近人的作品,又能融合进对于真实人性的反思,是众多创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人物原型的经历,而将主人公刻画成一个更为普遍性的带着点自私心的商人形象(原型人物开始是出于自己的治病需求),他的言行变化,也正是人物的成长过程蜕变的过程,包括他最后以超低价将手头的药物售出,夹杂着这个人物在经历了种种人世变迁后的自我救赎。

而《宝贝儿》则是以更为内敛、更为沉着的叙事手法讲述让人无奈而唏嘘的现实生活故事。因为自身的成长经历与磨难,杨幂扮演的女主人公江萌苦苦地寻找残障婴儿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救孩子,但沉重的现实问题则是患者家长所不得不考虑的事,两者之间在长久的压抑后迎来了一次大爆发。但现实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而导演、编剧刘杰的聪明之处也在于,这个事情(包括现实里很多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处境下的不同的人,或者是隔了一段时日后的同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给出的答案也可能有很大不同。

而《米花之味》《西小河的夏天》等则代表着比较诗意、温情的现实主义作品。诗意并不意味着生活里就一定是幸福美满,也可能是夹杂着丝丝缕缕的成长的阵痛,如《米花之味》,贯穿在影片始终的是留守儿童与归来的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充满着隔阂、冲突(同时也意味着本土文化与外来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母女之间的情感随着相处而逐渐加深,最后的舞蹈也淡化了这矛盾,在忧伤里散发出诗意的现实主义美学。《西小河的夏天》也穿插了多场生离死别,或者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但在哀而不伤的镜头语言的处理下,小桥流水的诗意消解着现实的伤痛。

现实主义并不能等同于批判现实主义,而今年来的多部现实主义作品也展现出了其在商业化大潮下的多元化可能性。

编辑:吴龙珍 杨梓铭

相关阅读:
重磅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来了 全球女性平均生孩子越来越少 过亿人口国家中日本压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