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政协委员建议:对口帮扶可以这样做

原标题:省政协委员建议:对口帮扶可以这样做

随着多种帮扶措施不断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是,在实地调研中,视察监督组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委员们指出,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在帮扶实效、帮扶工作创造性开展、社会力量的参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①产业:发挥协作红利,精准对接

产业发展,事关对口帮扶工作的成败。视察中,委员们在一处易地扶贫搬迁点看到,这里的安置农户达几千人,但周边没有耕地配套,也缺少清晰的产业规划。“这样的安排,难确保‘留得住’,距离‘能致富’有差距。”委员们指出。一些帮扶地和受扶地产业合作仍处于单向帮扶的状况,协作红利发挥不够。受扶地普遍项目储备不足,被动接受项目支持的多,一旦扶贫资金下达,显得应对不足……

“帮扶地和受扶地需要精准对接,从长效去抓产业合作。”委员们建议,要重点指导受扶地按照全域、区域、流域规划理念抓好产业规划;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工作及生活培训,确保农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要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服务合作、机制协调等方面加强合作。

“当前,各地建设了大量援建扶贫项目。”省政协委员雷同东、黄雪梅建议,应对扶贫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加大第三方监管介入力度,突出全过程监督、标准化评估,同时,把项目建设质量作为脱贫攻坚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增加相应权重。

②人才:完善选派机制,形成最大合力

在视察监督过程中,委员们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地方人才选派和使用的统筹力度不够,人才选派和当地需求难以精准对接;有些帮扶干部素质能力与脱贫攻坚的需求还有差距;各地对帮扶干部的经费保障和补助标准不统一。

委员们建议,要研究制定指导深度贫困地区做好对口帮扶资源力量统筹的意见,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人才。一方面,帮扶地要充分考虑受扶地的产业基础、脱贫攻坚突出短板等,推动帮扶干部因地制宜找准帮扶双方的契合点,瞄准贫困群众脱贫目标精准发力;另一方面,受扶地要建立帮扶人才统筹管理使用机制,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加强与帮扶地的对接。

如何更大地激励帮扶干部的积极性?委员们建议,要健全完善帮扶地和帮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制约因素,分类制定考核办法。

③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委员们发现,目前社会力量帮扶的参与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志愿服务、公益扶贫济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其中。

委员们还建议,在符合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要求的情况下,就对口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定规定,确保管理规范、风险可控、使用安全、提高质效。

“各受扶地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黄雪梅建议,通过制定以奖代补等普惠制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工商资本投资扶贫开发领域。只有实现互惠互利,才能形成高度市场化、有强大生命力、具有长效机制的产业扶贫模式。 (记者 陈婷)

相关阅读:
专家齐聚“浦东论坛” “搜救明星”昨首次抵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