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炭厂村变色记

原标题:炭厂村变色记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炭厂村变色记

新华社记者 季小波、张超

“卖炭翁”的后代不再烧炭窑,成为知名景区的股东;知名规划设计师团队驻村,为村落的建筑风貌和村集体产业编制规划……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正在发生变化。

秋意渐浓,枫叶开始在层峦叠翠里翻红。走在炭厂村,脚下流水潺潺,远处传来悦耳的鸟鸣,惬意十足。记者近日在这里见到了北京工业大学城镇设计所教授张建和她的团队。从2016年起,张建就带着团队在妙峰山镇做规划。

只有200多户人家的炭厂村是“三色”村——明清时期,炭厂村是黑色的,村民靠卖炭讨生活,村庄也因此得名;抗日战争时期,炭厂村的村民为军队纳军鞋,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如今,村民退耕还林还绿,依托神泉峡风景区过上了绿色生活,挖掘“绿水青山”的价值。

“我们在生态涵养区,要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告别黑色,延续红色,发展绿色。”妙峰山镇副镇长王增和说。

对于炭厂村的这些历史文化与资源禀赋,张建熟稔于心。在丰厚的“三色”村庄文化里,张建和她的团队开始寻找灵感。

神泉峡风景区2010年对外营业,形成“春赏花廊、夏观红石、秋饮神泉、冬赏冰瀑”的自然景观特色。然而,村落规划不足,缺乏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模式滞后,村庄风貌难以协调。

张建和她的团队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借鉴中外特色村镇规划,从“兴产业促民生、掘特色重管控、立规矩治长效”等方面编制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村庄规划》。

如今,村庄规划得到政府部门和村民们的认可,正在一步步落实。

炭厂村党支部委员高小琴说,规划告诉了村庄是什么、产业有什么、村民怎么做,规划的内容都是村民的心声。

一进炭厂村,道路一侧是一泓湖水、亭台花坛,一侧是古色古香的村史介绍木牌,明清时期烧炭的“黑色”历史、帮助军队抗日的“红色”事迹都在上面记录着。

“以前,进村可没有这么美。”高小琴说。

“面子”高颜值,“里子”也有品质。带着“治安志愿者”袖章执勤的村民李成卫说,之前大街不整洁,干柴、垃圾在路边乱堆乱放,现在都没有了,村容村貌有人管。村民的生活也改善了,院落里都有客厅、厨房、卫生间。村里增设了文化中心、体育设施、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王增和介绍,驻村规划师立足长远,集体产业规划到2035年。神泉峡风景区没有承包给商业旅游公司运营,村民既是景区的股东,又是景区的职工。去年,炭厂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200万元。这次村庄规划里增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将提升游客服务品质。

李成卫在景区上班,月月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

村民张福长的院落临街,开起了“福长农家院”。“家人住西厢房,剩余的房间改成12间客房和一个餐厅。女儿在城区做会计,周末客人多的时候都回来帮忙。”他说。

驻村规划师考虑得更加长远。张建说,规划得让村民坚持,公共服务设施得有一套长效管护机制。“禁止私搭乱建,禁止改变房屋结构与风貌,禁止私自加高”“接待户不搞恶性竞争”“维护村庄规划的严肃性”这样的语句被写入了炭厂村的“村规民约”里。

北京将有更多像张建团队这样的美丽乡村驻村规划师队伍。今年4月,北京市发起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下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有200多支团队、超过1200位设计师报名。经过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选拔后,他们为北京3800多个村庄编制规划。目前,像炭厂村这样基本完成编制的村庄有650个,预计到2020年全部完成。

离开炭厂村的时候,记者在村广场上看到村民们在跳广场舞。询问后得知,他们跳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此时,欢快的舞步和响亮的鼓点,见证的是“三色”炭厂村新时代的多彩生活。

相关阅读:
沙特官方:失踪记者已死 18名嫌犯被控制 死前有冲突 长宁杭和贵安新区获“未来文化城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