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经济小幅下行 信心尤为重要

原标题:社评:经济小幅下行,信心尤为重要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其中GDP同比增长6.5%,延续了今年前3季度GDP增长逐渐下滑的态势,今年第一、第二季度GDP分别增长6.8%、6.7%。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给出的分析总结是,中国经济稳中有变,稳中有缓,下行压力加大。

中美贸易战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最重要变量之一,这个变量已经释放但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因此现在可以说是贸易战对市场信心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时候。除了统计局的数字,中国股市不断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7,给经济下行压力做了更为直观的呈现。

在贸易战急速压下来的时候,加上国家经济转型本来就面临一些难题,这些数字和动向并没有超出公众大的预期。经济形势在向下波动是明摆着的,但不能说这种波动超过了正常值,尤其是面对过去鲜有的恶劣外部环境。中国既不是逆势上行的神话,也不是遇到重大困难一戳就倒的危楼,中国的实力和局限性摆在了那里,大部分人都看得懂。

市场的短期信心不太足,我们认为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如果像高增长期那样,经济的各种信心指数“爆棚”,反而怪了。所有人恐怕都应接受市场信心的这种现状,以平常心看它,不将之上纲上线。

然而经济发展有短期波动性,中国社会的长期信心更加重要。应当指出,支持长期信心的条件在这个国家十分充裕,它们没怎么受短期经济形势起伏的影响。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间里保持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增速,很多问题会或快或慢得到解决,大多数人保持着这样的信念和期待。

只要长期的信心是稳定的,并且认真致力于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国家经济形势就能实现稳中向好的总态势,不断对市场的短期信心提供支持,推动经济加快内生出新的更多活力。

中国经济规模大,消化、分解困难和孕育新动能的空间也大,这种承受力和张力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属性。当前形势下,我们应下更大的力气强化这一属性,这将直接增加国家抗击困难的能力,也会对社会信心实现强有力的鼓舞。具体说来,以下的努力十分必要。

第一,全面增加经济生活的活跃度,除了加快经济改革,还要在社会治理层面对这些改革做配套的改进,确保经济改革措施得到基层政府积极性的呼应,以及社会宽松和活跃度的协同配合。之前之所以有一些好的改革措施未得到全面落实,社会层面的支持、跟进没有到位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要在社会治理与时俱进的同时,实现围绕个人财产及其他权利基础性法规、政策的逐渐稳定,增加社会发展动态中的可预测性及确定性。这会鼓励人们放心创业,为社会的经济积极性建立牢固的法制基础。

第三,扩大对外开放要扩大中外的物质交流,从长期看,也要争取改善中外精神交流与磨合的质量。过去几十年的改开,中外物质交流比较成功,精神交流的质量不够高,中西的价值摩擦反而上升了。今后中国不应在这方面放弃,而要争取在国内政治优先基础上的破局,在全新的维度上沟通中西。这将有利于消化干扰中国社会构建自信的一大负面因素。

总之,中国没有迈不过去的问题,经济的短期波动都将消弭在国家长期崛起的大趋势中。社会自身存在着韧性,互联网上不时刷屏的一些牢骚更会随生随灭。中国有谋实绩、求长效的政治优势,有支持国家不断发展的巨大潜力。人民的信心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由国家现实能力和可信的希望支撑起来的。

责任编辑:刘光博

相关阅读:
银川经开区两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创新创业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