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细“收运”环节,推进垃圾分类
日前,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城管委介绍,今年将继续推进越秀、荔湾两个区开展“三化四分类”垃圾分类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在市15家三级医院和各区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龙洞高校实现精准分类。到2020年,整区推进将从2个区扩大到5个区,建设3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
作为超14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广州目前日产生活垃圾达2.8万吨。要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分类是前提,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
广州垃圾分类是全国最早开始试点,也是最早对垃圾分类立法的,应该说,无论在市民的接受度和垃圾分类意识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当前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是,目前在垃圾分类上,仍然存在一些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强、垃圾存放点管理制度不完善、分类后垃圾收运环节衔接不到位等问题。
垃圾分类难,涉及人群广,向所有人普及垃圾分类理念和常识颇费工夫,垃圾分类目前的分类标准模糊,回收和可回收之间的界限不清,很多人只能凭借生活常识来区分垃圾类别。而且,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就很难有效推进。因此,推进垃圾分类,就应该找准问题,从抓短板入手。广州市城管委主任陶镇广表示,垃圾分类收运是广州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类”中最突出的短板。居民分类投放了,但收集和运输环节仍然混收混运,不仅会打击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垃圾分类处理。既如此,应加大对于分类收运的投入,增加分类垃圾桶和分类运输车辆,并加强监督,保证实施到位。
推进垃圾分类政府是主导,也不可忽视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少社区都有一些企业或是公益组织放置的旧衣、旧书、电池收纳箱,还有的社区引入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只要居民把废纸、旧衣物、塑料瓶子等废弃可利用的垃圾放进去,智能垃圾箱就会按量付费。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助于垃圾的减量与回收利用。这样的创新,应该多多鼓励!
垃圾分类,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于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影响却是显著而又有成效的,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做好垃圾分类,人人责无旁贷。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