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进博蓝” 上海在行动
新华社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杜康)首届进口博览会倒计时不到1个月,如何保障守护“进博蓝”?上海全城都行动起来了。
80辆上海首批纯电动出租车近日集体亮相。据上海市交通委介绍,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扩大,届时将由强生、大众、锦江、海博成立专属车队,共计350辆新能源出租车服务进口博览会。
据上海强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介绍,这些纯电动车在行驶时没有碳排放,车辆启动后几乎没有噪音,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在260至270公里左右。
交通是上海“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其中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是重要一环。根据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分别不低于4.3万辆、5万辆、6万辆;新增、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车比例大于80%。
事实上,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上海早已“动”起来,其中不少政策,都在近期落了地。为了加快建设城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减少移动源污染排放,上海实施了更严格的油品标准。10月1日起,上海提前供应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另外,10月1日起,根据《长三角水域核心港口船舶减排工作过渡期方案》,海船驶入长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口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控制区范围内,应使用硫含量不超过0.5% m/m的燃油。这将进一步减少核心港口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改善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介绍,“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城市,天气的优良率甚至出现了下降。其中,臭氧在污染超标天数中,呈现为首要污染物。”
“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各类燃烧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生成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包括溶剂使用、石油化工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在PM2.5持续改善的同时,有效控制和缓解以臭氧为标志的光化学烟雾,是一个挑战。”伏晴艳说。
针对这些难题,上海8月份正式印发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其中将加快行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化作为重点。
一方面,能源和煤炭总量双控,推进氮氧化物的深化治理。例如禁止新建燃煤设施,削减钢铁、石化等行业用煤总量。减排氮氧化物方面,将中小燃油燃气锅炉作为治理重点,2019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相关的提标改造,鼓励燃油锅炉实施“油改气”“油改电”。
其次,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深化工业污染防治。例如,到2020年,完成黄浦江两岸产业结构调整;涂料、油墨行业基本完成从高VOCs(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向低VOCs含量产品的转型升级。
守护蓝天,还需要长三角联动。不只因距离近,更因为彼此无法独善其身。
9月底,上海化学工业区内两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企业迎来30多名“不速之客”。在长三角其他三省执法人员的监督下,上海对企业环保设施、废气收集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突击检查。这次行动宣告了长三角大气环境互督互学工作的正式启动,区域交叉执法、互督互学进一步深化。
完善长三角空气质量预报体系。目前,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二期处于收尾阶段,除了已有的气象资料库、空气质量实况及超级站观测数据库,还可实现在线源解析和重污染情景模拟,为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近阶段,长三角协作还将聚焦区域柴油货车治理、集装箱转运体系优化、汽柴油统一升级、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和秋冬季协同攻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