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业遗产背后,一个有故事的广州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庄小龙 摄 诚志堂货仓:百年仓库里的江景幼儿园。 评论员随笔
一座座空旷的老仓库、旧厂房,一个个高耸的烟囱、吊机,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足迹。如今,广州不少工业遗产正从过去的被拆除、被荒废,走向被利用、被改造,最终破茧成蝶,成为城市里旖旎生动的风景。
如果说历史建筑让人忆起过去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那么工业遗产则诉说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进步的不朽故事。当然,并不是任何工业厂区都有成为工业遗产的价值,除了对其外形上的典型性、怀旧感有要求外,更要注重其内涵上的历史渊源。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工业发展的历史片段,这才是工业遗产的吸引力所在。比如新闻中提到的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始建于1922年的厂房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柴油机,诉说着广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光荣历史。与欣赏名山大川等自然风光一样,欣赏这些工业遗产之美,也要有“看山不是山”的情怀,看到其中凝结了汗水与智慧的劳动之美、科技之美。
近年来,工业遗产渐渐被市民接受,成为城市更新与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当年如日中天的工业设施到如今的工业遗产,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改造也许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其经济价值并没有消失。如红专厂一样,当年炼钢铸铁、制造轮船的厂房仓库,如今“旧瓶装新酒”成了文创产业园、科创孵化器,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年迈的建筑依然生机勃勃,创造大量就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工业遗产从面临废弃、拆除,到如今活化利用的转变,也折射出了城市发展的理念变化。城市对于人而言,不仅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地方,更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除了挖掘旧厂房在经济层面的有形价值之外,更要注重其在美学、文化、教育方面的无形价值,“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城市观才有了更丰富的实践。如今,不少旧仓库变身博物馆、展览馆,也许并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是无法估量的。以位于广州芳村的广船、广钢、广纸地块为例,共同打造“工业文化原址公园”,船坞、塔吊、龙门吊、钢轨等工业特色建筑物都将保存下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完成了创造物质文明的时代任务之后,这些厂房与烟囱成为滋养精神文明的新平台,同样为推动城市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工业发展就是广州故事中辉煌灿烂的一章。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广州工业遗产家底丰厚。活化利用好工业遗产,既是为了城市发展,更是为了文化传承。
(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