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龙江:以“创”为“闯”培育发展新动能

原标题:黑龙江:以“创”为“闯”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6日电 题:黑龙江:以“创”为“闯”培育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闫睿、杨思琪

在东北振兴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黑龙江省坚持以“创”为“闯”,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以科技为媒加强国际合作,激活科技资源、激励科研人才,使蕴藏在这片黑土地上的科技势能正在不断转化为振兴动能。

老工业基地的“科技新衣”

依靠手势操控家居让生活更智能,使用气象级传感器预警农业生产,气体检测仪数据实时外传便利安全操作……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上,一批源自当地的“小而精”科技产品闯入大众视线,让参观者一改老工业基地只有“大块头”的印象。

细数黑龙江省的“科技家底”发现,这里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80余所高校。瞄准制约科技潜力释放的“堵点”,黑龙江省加强顶层设计,借助市场力量“解冻”科技资源,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精准发力。

借助早年自建的中国模拟飞行论坛,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忠亮“大浪淘金”组建起核心团队,自主研发出波音737NG型飞行模拟机。进军商用航空市场,与波音、空客等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我们现在正着力打造集模拟器制造、飞行培训、科普教育、旅游体验和主题创客空间等为一体的创新生态链。”刘忠亮说。

一些科研单位还与企业共建联合体,面向“市场有需求、自主有优势”的产业发力,向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要效率和效益。

过去三年间,黑龙江省累计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1.1万余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2037家,82家企业上市、挂牌,吸纳就业人员4.9万余人。

富集科技资源为经济发展助力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国人引以为豪的大国重器,都不乏黑龙江科技的“身影”。仅在哈尔滨,就拥有哈工大、哈工程等高等院校51所,科研机构517家。“瞄准科技资源富集的大学院所‘联姻’,我们搭建了各类研发、创业平台。近三年,全市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097项。”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科优势,生产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和增值服务出口到十几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43.2%。

黑龙江省深谙“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自2015年以来出台了130余个有关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文件,为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兼职兼薪兼学“护航”,着力打造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发展环境。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利强,依靠实验室在船舶智能导航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成为哈尔滨哈船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发的电子海图等产品供军民两用。“省里、学校都支持,如今创业心里有底。”刘利强说,企业还申请到由省科技厅发放的科技创新券,像知识成果专利申请费等都可以抵用,降低了企业支出。

在黑龙江,以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和城镇转移就业职工为主的创新创业“新军”悄然跃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副主任王滨生说:“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向往‘双创’,这有助于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筑稳人才根基。”

内引外联拓展科技“朋友圈”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特色产业高度聚合,科技资源能够互补互利。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张长斌说,黑龙江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了丰富稳固的对俄合作渠道,构建起对俄创新服务体系,正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窗口和前沿。

据介绍,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自创办以来,已成为跨境、跨区域科技与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已累计征集国外项目9000余项,其中一批高端技术项目落地产业化。在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目前已聚集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161个,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25户。

哈尔滨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将进一步打通国内国际科技产业链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城市升级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院里设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目前已有来自17个国家、19家大学院所的30余位海外学者签约入驻。”黑龙江省科学院院长郭春景告诉记者,其中涉及的汉麻、石墨等领域,与黑龙江科技资源重叠度高、贴合性好。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潘洋认为,黑龙江要扬科技底蕴浑厚之长,用好地缘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更多人才智慧、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关阅读:
昌都市纪委监委: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基层“微腐败” 宁夏银川市燃煤锅炉基本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