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努力把“智网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原标题:东莞努力把“智网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我市正努力把“智网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图为厚街镇“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 (资料图 郑志波 摄)

放学后,孩子们可以选择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习课外知识;去年,102名非户籍居民当选“两委”委员,推动村(社区)居民互联互动、共驻共建,促进基层的和谐;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在基层一线,在基层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近年来,东莞大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基层协同共治

“两个中心”强化社区治理与服务能力

“四点半学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学后的好去处,孩子们在这里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任务之余,还能免费学习安全健康知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复服务,提高老人生活品质。这些服务早于7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东莞全市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

“东莞市政府从2011年起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市民政部门与市财政部门先后采取定额补助和‘以奖代补’政策,共投入1.9亿元,资助建成127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东莞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社区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各种服务设施集于一体,将异地外来务工人员也纳入服务对象之中,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有效整合了各类社区资源。

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对应的则是基层政府延伸到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中心。2013年以来,经过几年的筹备和规划,目前,全市592个村(社区)均建成了公共服务中心。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基层群众打造集党务、政务、自治互助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格化,切实解决政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机结合。

两大社区中心的建设,提升了村(社区)的服务能力,是创新城乡社区和谐善治工作格局的生动体现。

除了打造两个中心外,市民政部门还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截至目前,全市127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进了17家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构建了“三社联动”社区服务体系。还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督导工作,强化对中心的督导和监管,有效提升了中心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果。

关键词: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

非户籍“两委”委员促进基层和谐

东莞非户籍人口多,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动力和活力源泉。着眼引导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2017年我市利用村级换届的契机,在全市100个村(社区)中开展了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经过选举,全市100个村(社区)共有102名非户籍居民当选“两委”委员。这些非户籍委员入职后,充分发挥联系新莞人密切的优势,在推动村(社区)居民互联互动、共驻共建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基层的和谐。

围绕发挥非户籍委员职责作用,市委组织部还专门制定非户籍委员管理制度,明确其工作职责、薪酬待遇、日常管理、考核奖惩、退出机制等要素内容;特别是在待遇保障方面,市财政按每年5万元/人的标准安排非户籍委员待遇专项经费510万元,减轻镇村压力。

东莞将继续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加快搭建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深化非户籍常住人口进入“两委”试点,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和商务楼宇中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通过落实放宽入户门槛、提升劳动力素质、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有效途径,为外来人口营造可预期的发展前景,不断增强城市包容性和集聚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平安建设促进会、医调委等的桥梁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关键词:社会治理精细化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10月9日上午,莞城北隅社区网格员王锦芳、祁沛文巡经沙地塘145号附近时,发现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坐在屋外乘凉闲坐。两名网格员马上提高警惕,走到屋前发现房屋的门打开着,老人已晕倒在屋内,意识模糊,手指轻微颤抖,情况十分危急。王锦芳和祁沛文马上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把老人送进医院。

“我们每天像这样正常巡查,做‘二标四实’登记,发现老人跌倒在地晕倒后,我们马上报警和叫救护车前来将其送往医院。”祁沛文表示。

10月12日,莞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慧贞一行慰问这两名网格员,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她表示,正因为网格员熟悉管辖区域居民的生活习性,及时发现居民存在异样,马上对老人进行救助,抓住了救治老人的时机,提高了救护的几率,希望全体网格员通过细致耐心真诚的管理服务,在基层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我市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在基层一线,基本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做到了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形成了具有东莞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接下来,东莞将完善社会治理精细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数据汇聚及管理使用机制,开展“二标四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强化相关社会治理数据的关联比对分析,提升预防预测预警能力。完善“智网工程”运作机制,实现“智网工程”与“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有效对接,推动更多服务管理事项入格,努力把“智网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数说改革

基层协同共治

2016年,全市所有村(社区)建立“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格化。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全面提升整治对象党建水平。2014年-2017年,累计整治167个党组织;2018年新一轮整顿共排查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0个。

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

2017年我市利用村级换届的契机,在全市100个村(社区)中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社区“两委”选举试点工作。经过选举,全市100个村(社区)共有102名非户籍居民当选“两委”委员。

今年市委政法委将异地商会积分制评审工作与平安文化建设结合,引导商会开展平安文化共建。今年参与共建的商会共41家,百人以上试点企业143家。

各异地商会大力支持东莞平安建设,今年以来,协助市镇两级政府化解矛盾纠纷3宗,提供扫黑除恶线索3条。

社会治理精细化

截至今年5月,市镇村三级通过整合利用原有的场地资源,搭建辖区指挥调度平台。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33个镇(街道、园区)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以及599个村(社区、工业园区)级“智网工程”指挥调度工作站,上下联通、运作高效的市镇村三级指挥调度平台已成型。(记者 刘召)

相关阅读:
黑龙江新型农民订货会精准对接 “家庭农场”等签约1亿元 龙江区域经济振兴发展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