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以党建带扶贫 打造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原标题:东莞以党建带扶贫 打造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韶关南雄市坪田镇官陂村的党员干部在研究党建促扶贫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工作队、市政协办扶贫工作队供图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贫困村两委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以及公信力如何,事关能否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东莞在定点帮扶韶关、揭阳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打造永不撤离的“工作队”,围绕脱贫攻坚的目标和标准,注重帮扶长期效果,确保脱贫攻坚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A从软弱涣散到党建示范村

党员带领村民实现增收

10月,属于收获的季节。看着长势喜人的马蹄,杨贞牛心里很开心。等这些马蹄被合作社收购后,除去成本预计可以增收约1.5万元。明年,他打算再扩大种植面积。“心里有底,因为合作社是党员干部办起来的。”杨贞牛说。

56岁的杨贞牛是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的村民。该村由东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龙岗村水田多,当地村民零散种植马蹄、莲藕等经济作物。“都是农户自己拿到街市上去卖,三四元一斤,收益不大。”扶贫干部沈琦说。经过调研,该村决定将马蹄种植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采取绿色种植,并成立合作社,对马蹄进行统一收购、包装,以品牌产品的形式推向市场。但面对每斤六七元的统收价格,很多人却持观望态度。

“党员带头种植,原来有种植的就扩大种植面积。第一年的收成,就全部卖给合作社。”沈琦说。有了党员示范带头,再加上党员干部入户做思想工作,一些贫困户也加入种植马蹄的队伍。

2017年元旦过后,合作社的党员干部就来到贫困户杨贞牛家。杨贞牛一家有7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他和妻子带着孙子、孙女在家务农。早年他以种植水稻为主,零散也种些马蹄。但面对上门的党员干部,杨贞牛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

“他们回去之后,我自己计算了一下,按照他们的说法,效益确实比以前好许多。”杨贞牛说。2017年,杨贞牛用3分地种了马蹄,合作社兑现了承诺。尝到甜头的杨贞牛,今年主动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

正是有党员干部做表率,才让杨贞牛有了信心和变化。但在之前的2015年,龙岗村党支部却是一个“软弱涣散”党组织。

“刚到村里的时候,村委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不少村干部主动性也不强,缺乏凝聚力。”沈琦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扶贫工作队把建强组织作为扶贫工作重要内容,抓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在扶贫工作队的协助下,村委会的办公地点有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选拔出一些有责任感的后备干部,让年轻人有盼头,更加动力十足,各项制度也先后建立健全。今年初,龙岗村被曲江区选定为全区党建工作示范村。

■在党员带领下,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龙岗村村民扩大马蹄种植面积

B选致富带头人任村支书

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来帮扶

官陂村,是韶关南雄市坪田镇唯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村。“扶贫首先扶干部,捐钱捐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东莞市政协办驻官陂村工作队队长黄优秀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官陂村。到村之后,他开始物色培养后备干部。村两委换届后,头脑活络的致富带头人陈道华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

2017年,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建成了南雄市第一个现代化高效养猪场发展养猪经济,项目让28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同时,建设占地1600亩的七彩农业产业园,引进东莞企业共同开发建设。

贫困户陈石元生就是合作社成员之一。他一家4口人,蜗居在一间破旧漏水的泥砖瓦房。经济来源全靠种植当地传统农作物——黄烟,由于缺乏内生动力,疏于管理,种植技术也不高,生产出来的黄烟质量差,经济效益不好。2015年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00元。驻村工作组根据其家庭情况,制订了帮扶计划,让他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并经常与他谈心,想方设法调动他的内生动力。

“党员挂点帮扶贫困户,每月至少两次入户了解贫困户所需。”陈道华说。一定要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要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陈石元生加入合作社的第一年,年分红就达到9557元。今年,又帮助他申请到免息贷款1万元,扩大养猪规模。预计,到了年底,再加上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和产业园分红等,家庭收入能达到44000元。

“党建工作做好了,就相当于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驻村工作队。”黄优秀说。驻村工作队制定了党建扶贫活动实施意见,号召广大党员开展入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心。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和村规民约等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数据显示,2017年官陂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比帮扶前增长约120%;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比帮扶前增长约100%。

C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

红色旅游含苞待放

揭阳市揭西县南山镇火炬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劳动力严重外流,成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但在革命战争年代,火炬村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驻地,红色革命资源雄厚。

“要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市委党校扶贫干部王学敏说。驻村工作队协助火炬村党组织制作《龙跃星火,火炬传承》的宣传片,形象生动地介绍火炬村的红色事迹。申请为东莞市委党校重点课题,组建了党校教师课题组,进驻火炬村,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记录当地的革命事迹。2017年底,火炬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揭西县唯一的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村里的老干部、老革命都激动不已,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为脱贫致富增加了内生动力。”王学敏说。火炬村也获得500万元的革命旧址维修资金。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挖掘村里的红色资源,协助火炬村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王学敏说:“要使火炬村走出一条红色脱贫之路。”

揭阳市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也是省定“红色村”。普宁县苏维埃办公旧址就在什石洋村。但在2016年,石龙镇扶贫干部龚志权刚到村里的时候,村两委干部基本上是六七十岁的老党员,观念比较落后。在换届过程中,揭阳派出的第一书记何坤杰挖掘年轻有干劲的干部,村级班子工作执行力由弱变强,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逐步脱贫致富。什石洋村农贸市场是一个造血扶贫项目,此前讨论的时候,遭到一些党员干部的反对,一直没有建起来。换届之后,党员干部全部带头支持建设。农贸市场建设首期占地10亩,投入扶贫资金500多万元。目前,首期3栋楼已经封顶。“市场投入使用后,一年可以给村集体带来100万元的收入,而以前,每年的村集体收入才4万元左右。”龚志权说。

红色旅游,也是什石洋村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对一些红色遗址进行修缮,建设红色文化长廊等红色项目,预计明年春节期间,完成红色主体工程建设。“争取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什石洋村打造成为普宁乃至全省革命传统教育的一张名片。”龚志权说。(记者 林朝丰)

相关阅读:
"房腐"顽疾如何除? 专家:加强监督制约从源头防治 ​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看东莞40年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