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克强在欧洲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故友新知共创未来

原标题:李克强在《欧洲时报》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阿姆斯特丹10月14日电 2018年10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欧洲时报》发表题为《故友新知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故友新知 共创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很高兴作为中国总理首次访问荷兰。于我而言,荷兰不但不陌生,反而很熟悉。20多年前,我在中国地方工作时就曾到访荷兰,贵国发达的现代农业、旅游业、港口、物流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说,我这次来,也是探访故友。

这些年,尽管没有到访,但我一直关注荷兰发展和中荷关系。我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两国关系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成功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中荷建立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今年以来,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吕特首相2个月内相继访华,创造了中荷关系史上新的纪录。

中荷两国有句意思相近的成语——趁热打铁。我愿通过此次访问荷兰,推动两国关系与合作持续发展。

荷兰所能引发的联想非常丰富——在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眼中,荷兰是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股票交易所和现代银行的诞生地;企业家们说起荷兰,津津乐道于这片土地培育了一批知名跨国公司;人文学者们仰慕荷兰在艺术、哲学等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在游客的旅行印象里,荷兰是风景如画的“欧洲花园”“风车之国”。

早在几个世纪前,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就运到荷兰。荷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最早同中国开展长期性科研合作的西方国家之一。回顾我们各自的历史与奋斗历程,在“中国故事”与“荷兰故事”中,有一种相似的精神气质。

荷兰在漫长的岁月中抵御自然灾害,克服环境局限,修堤筑坝、围海造田,最大化利用自身资源趋利避害,完成了从抗海而生、向海而生、出海而生的华丽蜕变。这种勇于拼搏、敢为人先、开放务实的精神浓缩为一句镌刻在荷兰国徽上的铭文——“坚持不懈”。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我们曾饱经内忧外患,正是在一次次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中发展壮大,锤炼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品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直面很多从未遇到过的风险与挑战,笃定前行,毫不动摇。如果说我们在“积跬步”中取得了“至千里”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不懈”。

如今,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面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的挑战,未来何去何从?是开放还是保守?是前进还是倒退?

以贸易立国的荷兰和致力于开放发展的中国,都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秩序的受益者,相信我们会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筑牢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堤坝,以实际行动携手合作,让历经曲折的全球经济复苏坚持不懈,让“荷兰故事”和“中国故事”坚持不懈,让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坚持不懈!

说荷兰是新知,不仅因为面对当今世界的新问题,中荷要共迎新挑战,更因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给了中荷合作新空间。荷兰有句谚语,与人分享,快乐加倍。我们认为,与人分享,机遇也会加倍。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荷两国,有着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荷兰充分发挥欧洲门户的区位优势和水陆空交通的便利、助力中欧互联互通提供新机遇;中国经济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为中荷在诸多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开辟新高地;中国广大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为荷兰优质产品进入中国打开新市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荷兰发挥创意产业优势参与中国的创新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措施的逐步落地,特别是服务业、金融业外资准入的放宽,将使中国成为荷兰企业投资兴业更广阔的热土。

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力度会更大,步伐会更快,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承诺,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走下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与国际通行规则不断接轨、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不断对接的过程。我们欢迎包括荷兰在内的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也有信心在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开一片天地,有一番作为。

我带着对故友的情谊、对新知的期待再访荷兰。美好的未来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向其走去。我相信,敢为人先的荷兰将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抢占先机,中荷乃至中欧的携手同行将为我们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贴近大众创新模式面向未来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国际电影展 男兵称战场不指望女兵训练扎实干嘛 连长这样斥责